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69|回复: 0

转载:采写稿件要有“问题意识”

发表于 2013-2-5 00:03: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采写稿件要有“问题意识”

陈勇平


  作为一名报道员,采访时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一些看似平常的事件中提取出“新闻点”。
  2010年,为了更好的融洽官兵关系、构建和谐军营,空军开展了以“知基层、知官兵、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三知”活动。当时,为了配合这项活动,大力推广在开展“三知”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空军报》以专栏的形式,推出了一系列反映部队开展这项工作的经验性报道。作为报道员,我试图反映团队在开展这项工作中的经验。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团队开展“三知”工作的做法和《空军报》刊登的内容十分接近。
  怎么办?我没有急于动笔,而是认真研究报纸,带着问题思考。一天,我无意中从政治处主任王超群那里得知,他前段时间下连蹲点时,遇到这样一件事:战士小周与女友恋爱分手,原本能够凭着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走出失恋阴影,可连队干部却把他定为“个别人”,时时处处给他“特殊关照”。这样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小周的心理负担。王主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要求连队干部为他解压,才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乍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这种现象在其他连队也司空见惯。但是,后来经过仔细琢磨,我发现,连队干部对个别遇到问题的战士“特殊关照”,看起来是关心爱护战士,实质却是对战士不信任,是知兵不深、知兵不实的表现。这不正是从侧面反映了开展“三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我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那条“鱼”吗?
  想到这里,我眼前一亮。于是,我请王主任和连队干部、战士分别陈述了事件经过。在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我结合“三知”工作,从侧面立意,采写了一篇《失恋战士为何上了“个别人”的“黑名单”?》的稿件,被《空军报》在二版以《失恋战士不再被特殊“关照”》为题刊登。后来,我又按照《基层政工读物》杂志《带兵手记》栏目的用稿要求,把这一素材改写成《替小周摘掉“个别人”的帽子》的小通讯,也被采用。
  稿件见报后,团领导在表扬了我写稿角度新颖,反映事实客观的同时,还举一反三,针对一些连队因战士婚恋、入党、考学等个人切身利益受挫而同样将他们纳入“个别人”被“关照”的实际,按照“三知”工作和科学发展观要求,查找干部骨干在带兵方法上手法单一、知兵不实的行为,纠改了一些看似习以为常的现象,提高了干部骨干科学带兵、以情带兵的能力和水平。
  如果说,采写了一两篇抓问题的稿件被新闻媒体采用是一种偶然,那么,我后来的经历就足以说明,具备“问题意识”对于一名报道员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2011年9月,我发现下连蹲点帮带的机关干部中,有的作风不实,洗衣、打饭由连队专人保障,吃饭时连队加菜,房间里还摆上了水果。这与蹲点的初衷和当时正在开展的“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格格不入。我及时采写了《下连蹲点,严格落实“五同”》的稿件,因为具有针对性,稿件被《空军报》在9月15日的头版头条位置发表。当年10月,年终军事达标考核时,我又针对当时一些官兵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人为降低考核标准和难度的现象,采写了《达标考核用战场尺子量一量》的稿件,在《空军报》的二版头条位置配发评论刊登。
  前不久,在上级组织的新闻骨干培训班上,有一位资深记者谈及新闻工作的社会价值时,讲了这样一句话:“当社会哭时,我们不要让大家哭得太伤心;当社会笑时,我们不要让大家笑得太忘形。”其用意是在告诉我们,采写稿件应有“问题意识”,要善于用逆向思维抓问题。
  (作者单位:95963部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