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治理雾霾需要多措并举
连日来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引起各方关注:1月24日至29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到雾霾天气时说,“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1月28日,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对雾霾天气接受采访时说,“欧美发达国家耗费了30至50年时间才基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当前的大气污染形势,要充分认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1月31日,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京表示,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大气污染比非典更可怕;上海市政协委员陈丽认为,应给户外劳动者相应的“雾霾补贴”;还有学者建议春节禁放鞭炮等等。
雾霾是怎样形成的?想必大家在近段时期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的了解也多少知道一些吧!雾霾主要是空气中的环境污染所致,它的具体有害物是重工业排放的有毒有害物体、农村秋季焚烧的秸秆、草木灰等,还有汽车排放的尾气、逢年过节燃放的烟花爆竹,家庭使用的蜂窝煤、柴火炉等。
雾霾虽然没有像洪水猛兽那样惊涛拍岸,直接侵袭人的生命,但其可怕性也非同一般。雾霾引发的呼吸道疾病也是让人难以仍受,甚至导致人类灾难性毁灭也是令人震惊和恐怖的。最著名的案例当属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伦敦的“雾都劫难”。当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场灾难震惊了世界,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从此,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把发电厂和重工业迁到郊区;出台了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工厂选址和污染排放严格监管,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应对交通污染。经过50多年的治理,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现蓝天白云。
由此可见,笔者认为,治理雾霾需要多措并举:首先全民要树立起牢固的环保意识。其实,有些人也并不是不懂自己所作所为与人的健康和环保不利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个人环保意识淡薄、专图自己享受和便利。比如:现在的私家车盛行,你买我也买,你开我也开,一边脚踩着油门,一边还在抱怨道路雾霾太大;还比如春节烟花爆竹,一个比一个量的大,一个比一个放的猛,仿佛放得越多越猛就显得自己很富有,很有面子,一边感到空气污浊,一边还要燃放烟花爆竹。
最令令人可气的是,在平时还有人燃放烟花爆竹,烧柴火炉灶。在我们小区每天早晨起来,就有好几家用柴火炉子烧水,你说放着好好的天然气不去烧、电水壶不烧,非得把小区搞得乌烟瘴气,烟雾袅绕的。这些人就是为了省两个电费或是天燃气费,而肆无忌惮地为雾霾做“贡献”,真是得不偿失啊!
其次,监督部门要及时跟进,控制和干扰一些不讲环保,肆意破坏环境的人。必要的情况下,要加大考核力度,强制关闭重工业等污染企业,不要以地方GDP的增长多少就对一些污染企业网开一面,在这一点上,政府部门更要有高姿态,“宁要地方的蓝天白云,不要招商引资进来的真金白银”,真正为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着想。
此外,要大力普及科技环保知识,让全民都能知道雾霾的形成,雾霾所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对一些环保知识淡薄、信息闭塞的人群,更要加快普及环保知识。通过黑板广播电视、网络、农村的大喇叭、标语,在中小学开办环保知识课,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牢固的环保意识,自觉养成环保生活习惯。
雾霾如同那年非典一样,都是可控可防的,重要的是我们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采取有效措施,把治理雾霾工作当成大事、当成自己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那么我们就能将雾霾彻底定格在沉睡的记忆里了,取而代之的就能换回一个蓝天白云,且健康新鲜的空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