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忠诚是立身之本,是企业无价的资产
文:王旭红
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什么是“人和”?用企业管理的话讲,就是员工忠诚度。用市场营销的话讲,就是顾客忠诚度。(中企互动平台微博ctxz)
近日,作者风青杨撰文:就阿里巴巴马云选接班人,进行了分析,就“接班人的能力重要,还是忠诚度重要”进行分析后,认为马云首先选择的是后者。(BWCHINESE中文网)
忠诚意为忠厚、诚实、诚信,是人类优秀的品德,拥有这一美德的人,会赢得人们的喜欢和拥戴。而一个品行不端、德行糟糕的人无法赢得人们的信任,很难与他人合作。在工作中,忠诚与能力相比,忠诚是美德,是个人修养。忠诚度是员工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能力是自身学习而用于实践的有效方法,是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的本事,如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才能。能力可在工作中培养锻炼而提高。
一个能力平平却忠诚的人在工作中是脚踏实地的,经过学习和锻炼,他的能力会很快提升。因此,有德之人可通过后天的学习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相反,一个能力很高,没有忠诚度的人很可能会做出有违道德的事,这样的人又怎能搞好同事关系,企业又怎能委予重任?能力再好,无人拥戴和信任,没有和缓的凝聚力,工作起来便是一盘散沙,而导致工作陷入僵局。两者相比,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我的一个同学,高中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做出纳工作,他对待工作极其认真,对财务账务输出严格把关,为公司节省每一分钱,他对工作的认真和忠诚的品德被总裁看中,于是调至各个部门锻炼学习,几年之后,具备各种能力的他已经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这种因品德为先而最终走上事业高峰的人还有许多。
就像商人,一个具有忠诚品质的人一定会比能力高而品德差的人信誉度好,事业也会更长久。又比如刘邦,他在家乡时,是一个混吃混喝的侠义之士,但对他的一帮兄弟仗义忠诚,他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弟兄们对他的忠诚,在后来的战争中,逐渐锻炼成一个有能力的君王,他帐下的大将无一不是忠诚之士。韩信能力非凡,却忠心耿耿,若韩信是个不忠诚的人,他随时都有自己称王的机会。但他是个忠诚的人,刘邦因此而得天下。这说明忠诚第一。
在现在的企业里,有才之人比比皆是,人们凭着自己的能力在职场打拼,能做到德才兼备的人都是人之骄子。在忠诚和能力之间,拥有了忠诚这一美德,那么能力会在后天的学习中逐渐拥有。而有能力的人不一定全部拥有忠诚这一美德。
中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化,无论是孟子,孔子,还是老子,无一例外教育人们以德为先,学习忠诚之道,做人厚道、诚实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亦是人人皆应具备的涵养。忠诚之于人,是立身之本。有了忠诚,便是人和,员工队伍之间和谐,凝聚力强,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唐代《国史补》中记载了一个”啤酒节帅”的故事,一名叫任迪简的判官,一次赴宴迟到,按规矩该罚酒,倒酒的侍卫一时马虎,错吧醋壶当酒壶给判官倒了满满一盅醋,任迪简一喝,酸不可忍,怎么办?他知道军吏李景治军极严,如讲出来,侍卫必有杀身之祸,于是咬紧牙关,一饮而尽,结果“吐血而归”,事情传出,军中闻者皆感泣,无不赞扬任判官的忠厚,他从此更加受到众人的拥戴。他的忠厚赢得了所有人对他的忠诚。
而员工整体忠诚度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对员工的忠诚度。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准备攻打原国,和大夫们约定十天攻下,到了第十天没有攻下,他准备鸣金收兵回国。有一个将士对他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了”。群臣也劝谏他再等几天。
文公说:“我和士卒约好十天,十天不退兵,我将失去信用,得到原地而失去信用,这种事我不愿做。”毅然率军回归。原国的人听到此事,便说:“有像他这样守信用的君王,我们为什么不归顺呢?”于是出城投降了,卫人听说此事,也主动归顺了文公。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君王,只有诚信于自己的部下,部下才能忠诚于君王,培养出有诚信的部队。这就是说,企业的领头人必须有忠诚这一优秀品德,这样,他才能要求员工忠诚。因此马云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选择了忠诚。企业树立起自己的忠诚形象,打造出忠诚守信的员工队伍,将忠诚打造成公司的标志,品牌。这样的企业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谁还能说,这个企业员工这个团队没有能力呢?
忠诚是立身之本,是企业无价的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