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荷花

感悟十八大——十八大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0:43:11 | 查看全部
社会建设的实践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十八大报告对我国社会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升华,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一是,社会建设的实践,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七大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界定。十八大在总结近年来实践发展、包括社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作出新的概括,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其重要内容,作为今后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需要突出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是,社会建设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曾提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在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中,至少有四个与社会建设直接相关,它们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这些基本要求的提出,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也是对我国发展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的一种积极回应。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三是,社会建设的实践,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等等。特别是首次明确提出“两个倍增”,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量化指标,传达出党和政府要把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创造社会财富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结合起来的明确信号,是我们党一贯强调的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0:43:23 | 查看全部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方面的内容,新话迭出,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少。

    报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突出“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主题,明确要求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充分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具体来说:

    在教育方面,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在就业方面,强调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

    在收入分配方面,在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强调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要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要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

    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强调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要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陈 理、王丛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0:43:34 | 查看全部
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发,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世界潮流,是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

    报告提出要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美丽中国”建设勾勒了一个美好蓝图。

    “美丽中国”重在建设。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方针政策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根本途径上,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具体举措上,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些都为建设“美丽中国”规划了具体的路线图。

    在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的问题上,报告使用“生态产品”这一概念,强调了生态环境要素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价值。报告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更多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郭如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0:43:44 | 查看全部
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新要求

    “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十八大报告的这一新要求,为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在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实践中深切认识到,搞好经济建设极端重要,搞好国防建设同样极端重要,二者不可偏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敌对势力千方百计从各方面阻挠和遏制我国发展,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诸多新的挑战。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确保国家发展和安全,是新形势下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一个紧迫任务。报告正确分析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强调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稳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就是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张晓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0:43:52 | 查看全部
高度关注海洋安全

    十八大报告把海洋安全放到国家安全的突出位置加以强调,这在历届全国党代会报告中是第一次,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安全形势的新特点和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显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坚强意志和坚强决心。我国是海洋大国,但我国海疆并不太平,海洋领土主权常遭受别国非法侵害。近年来,一些国家又蓄意制造了争夺我岛屿和海域归属权的一出出闹剧,我国海洋领土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高度关注海洋安全,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海洋安全意识,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加快推进信息化条件下海防建设,全面提升维护海洋领土主权安全的军事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坚决保障国家海洋安全,坚决捍卫国家尊严。 (张晓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0:44:01 | 查看全部
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

    十八大报告指出:海峡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这是全国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主张,体现了我们党推进两岸关系稳步向前发展的政治智慧。

    “一个中国框架”的提法首次使用是在2008年12月31日召开的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在这次大会上指出:“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对于什么是“一个中国框架”,贾庆林在2012年7月召开的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解释说:“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两岸从各自现行规定出发,确认这一客观事实,形成共同认知,就确立、维护和巩固了一个中国框架。”应当说,“一个中国框架”相较于“一个中国”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它是两岸各自现行规定的最大公约数。在当前两岸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双方对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还存在某些分歧,但只要双方确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并非国与国关系这一客观事实,也就有了政治互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从而为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王淑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0:44:12 | 查看全部
进一步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一论述,进一步树立起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显示出中国的自信。

    中国历来是负责任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历来是负责任的政党。因为负责任,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因为负责任,我们把“共赢”与“和平、发展、合作”一同写到了我们高举的旗帜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今天的中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世界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日益成熟,愈发自信。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透过十八大报告里的这些语句,世界切实感受到了厚重的中国责任。 (徐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0:44:23 | 查看全部
将纯洁性建设纳入党的建设主线

    将纯洁性建设纳入党的建设主线,这是十八大报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思路新举措。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这说明我们党已经充分意识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一样,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党的纯洁性同先进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先进性就无所谓纯洁性,没有纯洁性也谈不上先进性。先进性建设是根本,纯洁性建设是保障。然而,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下,党的纯洁性受到了严峻挑战。对此,我们党在2012年初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鲜明地提出了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

    十八大突出强调纯洁性建设,反映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现实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党建工作的八项要求,突出体现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的内容。比如,在思想建设方面,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在作风建设方面,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组织建设方面,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强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等等。报告还特别把“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作为一项要求单独列出,反映了加强纯洁性建设的决心。因为只有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才能有效防止党员干部腐化变质,更好地维护党的纯洁性。 (纪晓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0:44:33 | 查看全部
服务型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建新要求。其中,服务型执政党的提法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出现,备受大家关注。

    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和“服务”成为贯穿报告始终的关键词。据统计,在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了145次,“服务”出现了53次,处处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党为什么一以贯之地突出强调服务人民?道理很简单。在为谁执政、靠什么执政的问题上,人民群众才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人民对党的执政方式和服务能力也有了新的更高要求,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也要通过服务来体现。强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服务型定位,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有利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是对党执政经验的坚持和提升,对于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非常及时和必要。(杨伟智)

    (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