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二级分行何以在人力资源工作上形成独有文化,乃至被选为农业银行全系统的典范代表?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沧州分行作实地采访。
统一思想 焕发全行斗志
2009年2月,现任行长齐朝晖到沧州分行任职。针对农行股改之初沧州分行资产业务“空心化”严重,部分员工对发展目标不明朗的现实,齐朝晖带领沧州分行班子成员,经过多次分析讨论,结合全行业务、人员实际以及沧州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决定用“三争”理念统一全行员工思想。要求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要从横向(同业)、纵向(系统内)、层面(地方党政和社会公众)上找准自己的坐标定位,确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争创一流的业绩,树立一流的社会形象。
四年时间里,沧州分行党委班子带头发扬“三争”精神,全行员工敢于“亮剑”,敢于争先,创出了历史最好成绩。看他们2012年末的成绩单,全行各项存款总量持续位居当地同业四大行首位,储蓄存款增量、信用卡收入、国际业务结算量同业第一,电子银行业务收入同业份额超过60%,代理保险四大行业务份额超过70%,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8.7亿元,较2009年初增幅超过150%,地方主流银行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决不能忽视思想统一的作用,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才能劲往一处使,融在一起形成合力。”齐朝晖说。近年来,“三争”精神成为沧州分行独特的企业文化,成为系统内外叫得响的独特品牌。事实证明,思想正人、文化强行的工作思路是有效的,其直接结果就是全行精、气、神的提升,正能量的发挥。
打造队伍 好作风聚人心
干部队伍堪称人力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干部选用的好,会带领团队整体积极向上,反之就会陷入“将熊熊一窝”的尴尬。深谙此道的沧州分行党委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选拔、使用、管理干部,让想干事的员工有机会,能干事的员工有舞台。
竞聘是沧州分行干部选拔的唯一途径,在此之下,是明确的“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年龄、不唯关系,唯公论和业绩”的用人标准,以及“把权力交给制度,把制度交给监督,把监督交给员工”的选才原则。沧州河间支行营业室主任丁峰是个典型的例子。
这个1982年出生的小伙子是2001年由部队转业进入农行工作的,学历、背景、经验在他身上几乎没有优势可言。但凭借一股子军人冲劲儿,他从柜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学业务,几年后转岗会计主管,又因业绩出色2009年竞聘担任二级支行行长。后生可畏,他在河间支行营业部期间直言,“如果网点工资达不到支行的平均数,我这个主任就不吃系数”,民意激增,全员跟着他闯市场、抢客户,业绩让同业汗颜。在去年市分行组织的副科级干部竞聘中,他获得了很高的支持,成为该行“80后”干部中的佼佼者。
和丁峰一样,很多员工在2009年推出的《沧州分行干部员工队伍建设三年规划》下,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了管理岗,近四年数据显示,沧州分行共组织科级干部竞聘6次,选拔正科级干部22人,副科级干部54人。与此同时,坚持市分行机关与支行新提职干部进行上下平行交流,且严格实行试聘半年制度。活水养鱼鱼苗壮,有上有下才是人才使用的科学机制,在近年来100多名科级干部受到表彰的同时,也有科级干部因业绩考核不合格、员工满意度低而被免职。如此“公心”,员工心服口服,近几年在干部选拔使用规模大、人员多、涉及面广的情况下,没有出现一封上告信。
“书香农行” 知识就是力量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最好的装扮就是知识。沧州农行人,学习始终陪伴他们的职业养成在全行范围内持续四年开展的“书香农行”建设给了员工极高浓度的知识补给。
以“职工书屋”为有形载体,该行累计投入30多万元,充实市分行书屋2万册,在16家支行建立起职工书屋。从市分行书屋厚厚三大本借阅手册看,200多人的机关本部大楼里,月均借阅人次基本都在60、70人次。
书本之外,该行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搭建学习平台,激发不同需求员工的学习兴趣。从“应用”角度看,行里鼓励员工参加注册会计师、企业法律顾问、国际理财师等各类资格考试,凡考过必有相应奖励,目前累计兑现奖励近10万元;从“学历”角度看,该行率先于河北省农行系统将授课老师请到“家”,与河北经贸大学、沧州电大联合开办金融专业在职研究生进修班和本科班,让员工免费享受一把大学教授进农行的“VIP”教育,两班首期学员达90人;从“拓展”角度看,行里常年组织科级干部参加海纳文化论坛等高端讲座,让银行职员在专业领域外也有机会领略郎咸平、曾仕强等大师风范,截至目前组织的13次高端论坛覆盖全行科级干部1000余人次;从“普及”角度看,延伸到全行所有基层网点的办公网成为员工学习主阵地,20多个栏目,揽括宏观经济、同业动态、市行新闻、网点快讯以及幸福农行、最语录、最微博等多方资讯,目前网站员工投稿700多篇,日均点击量2200次,总点击量突破230万次。学习大餐让员工们很是受用,参加沧州分行首期在职研究生班的综合管理部总经理赵建东坦言:“当时大家报名很踊跃,我能成为首批学员很幸运。三年下来,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坚持学习,不管对业务、对开阔视野或者增强自身意志,各方面收获都特别多。现在我已经通过了专业考试,胜利在望。”
受带动影响,在积极参加一系列市分行规定学习动作外,沧州分行全辖21家支行也尝试用一些针对本行特色的培训加入学习大潮。位于沧州市中心的单点支行新华支行始终坚持每周四下午班后全体36名员工集体学习制度,雷打不动。河间支行是县域大行,拥有网点12个,最远的网点距支行60公里,但180名员工长期坚持周六上午回行再学习。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做法。这些年我们坚持"书香农行"建设,目的就是营造一种全员学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更多的正能量聚集在员工周围,以此正面推动业务发展。当然,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再"投入的过程,必须加入创新的元素才能持续发展。今年我们打算再推出跨部室、多团队的合作,为"书香农行"注入一股新活力。”作为曾经的市分行人力资源部兼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现任纪委书记和清新直接参与了沧州分行“书香农行”建设的推进工作,他的感悟清晰体现了该行党委以文化人的管理思路。
“中年楷模” 激发队伍活力
2012年农业银行在全系统重点加强了中年员工职业续航工作,反响热烈。殊不知,启动这项工作的由头之一正是沧州分行的中年楷模评选活动。
对于40岁以上员工占比53%的沧州分行来说,看到新员工是新希望的同时,必须承认中年员工砥柱地位的事实。然而,面对年纪增长带来的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实际问题,以及社会化押运完成后一大批失岗的中年保卫守押干部,如何提升中年员工工作效能成为行党委亟待解决的难题。自2011年年初开始,沧州分行党委将这个问题多次拿上台面讨论研究,最终决定在中年员工中开展“身边典范、中年楷模”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在网站刊登事迹并配发本人照片。36位来自不同条线、不同岗位的中年员工当选首届中年楷模,全行员工又公开网上投票,推选出沧州分行首届“十大中年楷模”,并在全行工作会议上公开表彰。
位列“十大”之一的南皮支行王金玲是一位56岁的老农行,从安保岗转到客户经理岗两年时间里,他戴上老花镜从头学起,为了尽快掌握业务,他吃住在单位,外出营销不怕遭人白眼,坚持10个月不休假,创下了可喜业绩。走村入户营销很辛苦,儿子不理解,但他只说一句:“我说不出什么道理,反正我坐着不如干点活心里踏实。”同是“十大”的西环支行营业室前台柜员杨平今年已经47岁了,始终做柜员的她,不求名利,认真地服务每一位客户,没有发生过任何违规行为,没有接到过任何一次投诉,业务上也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和闪失。
身边了解的人都知道,提起“楷模”一词,先进们的心态一致般的平和,他们总是说,“都是本职工作,哪有不做好的道理”。但这些前辈最敬业的坚守和最平凡的表达却深深鼓舞了周围的人,给年轻员工树立了真实的榜样,给沧州分行的业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12年年初该行工作会议上,楷模们走上大会主席台。在一拨又一拨被表彰的先进中,这些戴着老花镜,有着斑驳白发,甚至腿脚开始有些不便的老同志赢得了在场400多名员工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
中国城乡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