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站着的东东却感到莫名其妙!
镜头4:丽丽很想坐下来,可是却找不到椅子,于是她就跑去对老师说:“是某某小朋友拿走了我的椅子!”
对于这样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去做呢?皮亚杰认为,父母应该尽早让他学习认识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中哪些是善意的。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要肯定孩子的善意。尤其是当孩子不小心闯祸时,我们别急着责备,不妨体谅地对他说:“我知道你并不想这么做,你不是恶意的!”这种对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和肯定是必需的,且有效的,将引导孩子朝正面、积极的方面发展。
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某小班的孩子们在第二天早上发现自己所做的粘土作品被人破坏了。当得知中班的孩子们曾来过这间教室时,小班老师便选出了四位代表去向中班的小朋友抗议。
“你们为什么弄坏我们的东西?”
中班小朋友回答:“你们教室太乱,我们在整理的时候,不小心碰到桌子,所以弄坏了,对不起。”
这时,小班的小朋友又追问一句:“你们不是故意的吧?”
“我们不是故意的!”中班小朋友说。
回到自己教室后,四位小班小朋友报告说:“他们说不是故意的,所以我们就不要再生气了!”于是,小班的小朋友便忍耐下来了。
就幼儿心理学而言,这一事例中,小班孩子们的表现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因为7岁左右的孩子,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也未必能做到,而这些小班的小朋 友却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发现,是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以身作则,常常用自己的言行来告诉孩子——做错事要接受应有的惩罚,但如果你是无意或不小心 的做了,则是可以被原谅,或减轻惩罚的。这样,孩子就能逐渐知道故意与无意的差别,也能学习体谅他人的感受,知道什么事该生气,什么事不该生气。
所以,重视、肯定、善待孩子的善意吧,让我们用自己的善意来鼓励孩子的善意,让孩子成长地更健康、更快乐!
给爸爸妈妈的提醒:
切不可以物质损坏的程度作为处罚的唯一标准。责备孩子前,请你先要考虑一下:孩子做事的动机是不是好的。
如果孩子是出于好心,则要肯定和赞扬他的善意,并鼓励他继续做下去,然后再引导孩子如何把事情做好。以林林为例子,你可以对他:“你愿意帮妈妈的忙,妈妈真高兴!不过,你的力气小,在端盘子时,要一个一个小心地端。这样,就不会打碎盘子,妈妈就更高兴了!”
如果孩子的动机是错的,则要明确指出错在哪里,让孩子懂得对错和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