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真正的答案在我们每一个新工人身上
­—— 杨猛在《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新书发布会上发言
整理:吕途
我叫杨猛,四川宜宾人,我上小学2年级的时候,我父母就带着我弟弟去浙江打工了。在我留守家乡的过程中,我分别在姑妈家、奶奶家、外婆家住过,我就是一个流动在家乡的留守儿童。2007年我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在隔壁镇上。因为家乡的经济条件特别差,每个月只有300到400元的收入,不能满足我的发展,所以,2008年我开始外出打工。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我去过深圳,苏州、西安和北京。也很荣幸,我能够成为新工人群体中的一员,更荣幸的是,在这样一个群体当中能够读到这样一本书。
今天代表很多工友来这里发言,心情特别激动。为了能够尽可能代表大家的意见,在来这里之前,我还特别和曾经像我一样看过这本书的工友交流了一下,希望能够更好地代表工友对这本书的体会。这本书很贴近我们,在展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就像在还原我们的生活一样,觉得特别亲切。我们每天重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我们习以为常的时候,我们很难发现我们生活和工作是存在诸多问题的。当我们读这本书的时候,除了看到这本书展现的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同时,它更多的是带给我们一种思考,让我们去思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她没有给我们任何答案。当我读了第一遍的时候,我感到很痛苦,因为我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意在让我们自己去领会我们工作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找不到答案。当我一遍又一遍去读的时候,还是没有答案。后来我找到了答案,因为答案没有在书里面,答案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不断地去接触劳动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通过自我意识的提高,然后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个重新的定义和认识,然后体现在我们以后的行动中,这才是真正的答案。这本书没有给我们答案,当然或许就真的没有答案,真正的答案或许就在我们每一个新工人身上,它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未来的行动当中。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反思。比如说我们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们的经济在飞速地发展,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本书让我思考了我们还是应该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发展。我们新工人在城市工作,同时我们用我们的劳动报酬支持我们边远家乡亲人的生存。我们的存在决定着城市和家乡的发展。但是,我和家人比较。20年前,我父亲一个人外出打工可以养活一家人,我现在一个人外出打工却很难养活我自己。我在想, 20年后,我们新工人群体的下一代是否还能够养活他们自己。我想,他/她们应该可以养活自己的,因为我们的意识在觉醒。我们的父辈之所以意识没有这么强烈,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很大不一样的对比。我们的父辈都有务农的经验,他们是对务农和务工进行对比,务农的劳动强度远远高于务工的劳动强度。然后务农的劳动回报率远远低于务工的回报率。所以我们的父辈可以10几年,20几年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工作下去,而没有任何的怨言。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的参照物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意识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在不断的进步。我们的参照物是我们的前一份工作。我们比较我们的生活是否有进步是与我们前一份工作对比,我们在不断地换工作,也在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我们这样不断换工作,不断追求好的工作状况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整个意识在不断提升的过程。
这本书给我的另一个最大的启发是,我们在城市里打工,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着,也不仅仅是为我们的亲人而活着。这本书把我们新工人群体和社会、和国家联系在一起。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体现在我们自己身上,同时也体现在整个社会和整个国家身上。只有当我们新工人群体真正觉醒、真正掌握我们的话语权,能够替我们整个新工人群体说话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把城市建设好,才能够让我们自己的亲人生活得更好。只有这个样子,那我们的城市才能够被我们建设得更好,我们的祖国才会因为我们意识的提高而更加繁荣。
来源:新工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