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9|回复: 0

企业人才测评的难题

发表于 2013-2-26 15:44: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令你疲惫的,往往不是前面的万仞高山,而是鞋里的一颗小小石子。

对一个努力前行的组织也是如此。如果重要的岗位上安插了不适合的人,旅程再激动人心,组织前进的步伐也会蹒跚。错误的人选和错误的选人,成为中国企业的“不可承受之轻”。

鉴人如鉴宝。现实中,出类拔萃的人才往往并不像电影里的超级英雄那么卓尔不群,容易识别。许多自以为深具慧眼的领导者也可能不慎打眼,选中擅长自我包装、具有欺骗性的“伪人才”,引狼入室。

肉眼看不准,自然会借助工具。正如财务资本可以审计,人才也可以评鉴。然而和许多严谨有效的管理工具一样,在一个不成熟、不规范的市场中,会目睹许多乱象,甚至可能面临“柠檬车市场”的命运。

当下中国的人才测评市场鱼龙混杂,态度和能力真正过关的专业人才评鉴公司凤毛麟角。在人才评鉴领域,非科学、准科学、伪科学方法论鱼目混珠且容易流行,科学方法论曲高和寡。业内专家认为,人才评鉴效度的第一杀手是测评标准之误,第二杀手是测评工具之误,第三杀手是测评师的低素质,从业者不可不察。

国际领先的人才测评公司进入中国后,会发现哪些本土的特点和挑战?PDINinthHouse副总裁及亚洲区总监认为,在中国,测评大都用于领导人培养(尤其是高潜力的管理者),而在美国等市场通常多用于选拔或晋升决策的制定。此外,那些平实却更有价值的活动需要时间、耐心以及大量的规则,而这些在一个快节奏的市场很难实现。

来自本土企业一线、亲身参与测评工作的管理人员也有自己的观察视角。老板的短视、工具的生疏和环境的不敏感、测评结果的应用局限都是需要跨越的障碍,否则“素质测评”容易沦为鸡肋。

人才测评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尚属初级,而许多“误用”的前提是管理者的一知半解,鱼龙混杂的市场还需要进一步的成长和完善。

人才评鉴不应只被企业看作成本——一次失败招聘的未来成本远高于外部评估的即时成本,而很多中国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人才评鉴的效度关乎中国企业用人得失,更关乎人才的职业生命,从业者也要慎重为之——真正做到伯乐相马,而非草菅人命。

来源:经理人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