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笑看今朝

成功不难:睁开你的第三只眼睛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2:17:11 | 查看全部
某中学的一位数学教师每天给他的一个学生出三道数学题,作为课外作业,让他回家后去做。这个学生每天都能认真完成。有一天,这个学生回家后,发现老师今天给他出了四道题,而且最后一道似乎有些难度。他想,以前每天的三道题,都顺利地完成了,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老师早该给我增加点分量了。于是,他满怀自信地投入到解题的思考中,天亮时分,他终于把最后一道难题也解答出来了。但他还是感到有些内疚,认为辜负了老师的多日栽培,一道题竟然做了好几个小时。谁知,当他把这四道已解的题一并交给老师时,老师看完后惊呆了。原来最后那道题竟是一道在数学界流传百年而无人能解的难题。老师把它抄在纸上,也只是出于好奇。结果,不经意把它与另外三道题混在一起了。这位高三的学生却在不明实情的前提下,把它攻克了。

    这位学生能解答出数学界无人解出的难题,似乎有些荒诞,但仔细想想,却在情理之中。因为这个学生过去每天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而养成了良好的成功意识和成功习惯,同时又因为不知道这是一道百年未解的难题,所以遇上时,就“不知难”而“更好进”了。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德,以“成功的习惯”为题,作过一次演讲,他说:“很多小学生在学校功课不好,成绩失败,是由于没有给他们足够数量可能成功的功课,以至于他们没有机会去养成‘成功的习惯’。”他鼓励老师们在教低年级时,为学生安排一些容易成功的事。艾略德博士说:“小小的成功,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引起成功的兴趣,这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会有无价的帮助。”我们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或感受,那就是从小培养一种习惯比将来改变一种习惯更容易得多。小时候听过的故事“狼来了、孔融让梨……”过了好多年,还深深地记在心里,由此形成了自己的良好习惯。这就像刻在小树上的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变越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2:17:23 | 查看全部
哲人说:“种下行动便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习惯的力量往往是强大而无形的,一个好的习惯一旦定型,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很难想象的。好习惯的报酬是成功,成功的人生和成功的事业就是好习惯延续的必然结果;而失败的人生和失败的事业,则是坏习惯导致的恶果。巴尔扎克说得好:“要断送一个人,只消叫他染上一种嗜好。”仔细琢磨,这话实在深刻。只要你是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就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的习惯使我得到了什么?既然这种坏习惯对我不利,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如果你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决心时,就马上行动起来,既不要找借口,也不要等待别人来动员督促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固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这个门只能由我们自己去打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2:17:47 | 查看全部
第六节 给自己寻找个名叫“兴趣”的伴侣

    人的一辈子虽然不会永远有特权去做你喜欢的事,但是谁都有权利从自己的所作所为中找到兴趣。

    纵观世界上杰出的成功者,他们个个执著地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又兴趣十足地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不但使自己特有的个性和素质得到磨炼,还使自己身上的优势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英国的牛顿、瓦特,瑞典的诺贝尔,美国的爱迪生、福特,他们从小都爱动脑动手,都具有好奇心,爱问个“为什么?”接着又对实验发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都走上了成功的科学之路。

    西班牙的塞万提斯,法国的卢梭,俄国的西蒙诺夫、托尔斯泰,德国的歌德,他们从小都爱听故事,爱读书,在读书的时候,又喜欢寻找书本之外的知识,从而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最后都走上了成功的文学之路。

    意大利的达·芬奇,法国的罗丹,中国的齐白石,西班牙的毕加索,从小都喜欢画画,喜欢手工,喜欢观察大自然,更喜欢创新,从而对美术雕塑产生了兴趣,最后都走上了成功的艺术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2:18:12 | 查看全部
兴趣产生了热爱,热爱发掘了自己的优势潜能,许多成功人士都是这样碰撞出天才的火花,走向成功的。孔老夫子对做学问产生了兴趣,便“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产生了兴趣,从此热爱上自己从事的事业,算了又算,不知用过的纸装满了多少麻袋,这一麻袋一麻袋里装的是兴趣,也是热爱。爱迪生对发明创造产生了兴趣,几乎每天在他的实验室里工作18小时。他在那里吃饭、睡觉,丝毫没有苦的感觉。他说:“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从兴趣中找到了热爱,在拼搏中享受到了快乐,把自己最心爱的工作当做一种乐趣。有人举过一个谁也无法否定的例子,那就是陪自己热恋的情侣散步10公里不觉疲倦,可是,陪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去散步1公里,就会疲惫不堪。

    一个人做他热爱和感兴趣的事,人就觉得轻松愉快,成功也会变得容易可行。做他不热爱不感兴趣的事,人就感到痛苦,如果做他极不愿做的事,就仿佛置身在地狱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2:18:27 | 查看全部
工作学习是否有趣,不在于工作学习的本身,而在于自己的态度,如果态度积极,努力去做,单调的工作,枯燥的学习,也会变得有趣。再有趣的工作、学习,如果你整天无精打采,吊儿郎当,也会变得无趣。不信你去试试,凡是应当做而且必须做的事情,总能找出它的乐趣来。我的一个学生干统计工作,整天和数字打交道,渐渐对这种单调的工作产生了厌倦。后来她按照我介绍的方法,每天工作结束后统计一下当天的工作量,第二天则以超出前一天的工作量为目标,天天坚持,结果她的工作成绩名列全局第一。这不仅给她带来了嘉奖,还使她从枯燥的数字中找到了乐趣,从而热爱上了统计工作。无论哪种工作只要精通了,熟练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兴趣。我认识的一位秘书,从事办公室的案头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起草文件,抄抄写写。在别人眼里这个工作又枯燥又无趣,但他把每一次书写工作当做书法练习,从中找到了兴趣,后来不知不觉就练成了一手与众不同的硬笔字,成了小有名气的书法家。

    工作可以兴趣化,读书学习也可以兴趣化,一个人对读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越学越爱学。如果对读书学习没有兴趣,读书学习就会变成最枯燥的劳动,不但体会不到丝毫的乐趣,还会觉得是很大的负担。人们常常只讲“勤奋”,而忽视兴趣,这是不对的。兴趣和勤奋同样重要,而且应该是兴趣第一,勤奋第二,因为兴趣是读书学习的第一推动力,有了兴趣,人就会自觉地产生勤奋。我们到处都可以发现,那些对读书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大都能刻苦学习,天道酬勤。

    有人说,人的兴趣爱好与天赋有关,但我始终坚信读书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人的一辈子虽然不会永远有特权去做你喜欢的事,但是谁都有权利从自己的所作所为中找到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2:18:49 | 查看全部
许多当过教师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发现:一句赞美的鼓励,一次满意的考卷,一次作文获奖,一个小小的实验成功,都能使学生对某门功课产生意想不到的兴趣。有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发现班上一个学生不爱学数学,上数学课时,常常偷看侦破小说。他因势利导,采用侦探游戏法来培养这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让这位学生把自己扮演成福尔摩斯大侦探,把数学里的难题当做案件,把思考、钻研的解题过程,当做破案过程。他让这个学生一步一步地寻找“凶手”,直到“凶手”被抓到,任务才算完成。这位学生不知不觉被解题吸引,每解决一个难题,就会产生一次喜悦,从而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不到两年时间,数学成绩跃升至全班第三名。

    人们都说,有个好伴侣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要我说,一个人有两个好伴侣,那才是圆满的人生。一个伴侣就是能和你心心相印、白头到老的爱人;另一个伴侣就是能伴随你终生的兴趣。

    许多杰出的成功者,他们都是从小先给自己选择好后一个伴侣。他们从这个伴侣身上不仅获得了感官享受和精神享受,还感受到自己以前从未感受到的东西,理解到自己以前所不能理解的事。即使自己做不到的事,有这个伴侣相助,也能做得到。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这个伴侣,那就赶快给自己物色培养一个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