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点睛】在整个演出中,祖先的魂魄始终游荡在剧场里:他忽而跟我们交谈,又忽而消失在院落的深处。观者步入其中,上下一百年,有时是平遥城的乡人,有时又是今天的观众。在这种时空的穿越中,观众不由的产生了这样的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祖先是做什么的?他们在哪里?他们会为了生下我殚精竭虑吗?在我的血脉里,也会流淌着这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吗……观看者甚至会有这样一个冲动,回到家去、问问长辈、寻根朔源,或者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们生从何来。
2月18日,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在山西平遥正式公演。此剧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执导。
此前,《又见平遥》进行了为期11天,共17场的试演。观众在经历了这种奇特的观剧过程后,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可能是中国近十年来最具创新精神的演出!不仅前所未见,而且震撼人心!毫无疑问,这是中国舞台演出最新鲜的一笔,已构成文化“事件”。它的出现将引发思考。而引发思考的基础,是破茧而出的新奇,是凤凰浴火的勇气。
《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整个演出通过“选妻”、“镖师死浴”、“灵魂回家”、“面秀”等等片段,凸显了平遥人的道德传统,及因为这种传统而阐发的悲壮情怀。可贵而有特征的是,平遥的道义精神是在对民俗、史实进行了高度提纯的基础上展现的,如“送别”、“选妻”。同时,讲述形式不仅有丰富的可视性,在文学上更有深蕴,运用了具有象征寓义的手段来表现。如:不正面地表现镖师的死亡,而用城墙上的鬼魂来表现镖师的精神和灵魂,这是很有创见、很有文学品位的构思。这些片段不仅冲击了观众的情感,让观众记住了那些人物,更体现了创作者的哲思。
剧情最后升华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情”与“民族义”,使演出的视点及胸襟更高。
在整个演出中,祖先的魂魄始终游荡在剧场里:他忽而跟我们交谈,又忽而消失在院落的深处。观者步入其中,上下一百年,有时是平遥城的乡人,有时又是今天的观众。在这种时空的穿越中,观众不由的产生了这样的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祖先是做什么的?他们在哪里?他们会为了生下我殚精竭虑吗?在我的血脉里,也会流淌着这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吗……观看者甚至会有这样一个冲动,回到家去、问问长辈、寻根朔源,或者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们生从何来。(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