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6|回复: 1

不应忘却的记忆

发表于 2008-8-12 00:35: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缔造历史的人既见证了历史,又叙写着未来,当历史的记忆和现实的脚步融合在一起时,让我们重新走进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用虔诚地心去聆听去感受那段历史,这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


不应忘却的记忆

在莱芜市钢城区里辛乡白冶子村,就生活着这么一位解放战争时期幸存下来的老战士。日前,我们一行十多人驱车二十余里,来到位于棋山北麓山脚下的这个小山村。

得知我们要来的消息,吴希生老人早早迎候在了村口,虽然已经八十四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老人热情领着我们来到他的住处,这是一个由三间瓦房组成的农家小院,石头垒起来的院墙下种了一些蔬菜,充满了恬静的农家生活气息。

老人热情的招呼我们坐下,当知道我们的来意后,老人慢慢的打开了话匣子,拉开了记忆的闸门,惨烈的战斗经历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老人1946年入伍,在新四军七纵某部五连担任机枪手,常常是冲在部队的前面对敌人火力进行压制,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等著名的战役,大大小小进行了无数次战斗。就在攻打南麻燕子崖的战斗中,做为机枪手的他冲锋在前,不幸负伤,子弹穿过了他的右臂和左腿。由于当时缺医少药加上右臂伤在关节处,伤口上曾经生出了蛆虫,但是老人顽强的挺了过来,但是也造成了右臂关节强直,至今不能自由屈伸,给老人留下了终身残疾。当我们问老人战友之间是否还有联系时,老人一下子沉默了,在一旁的老伴说,跟老人一个班的战友几乎全部牺牲在了战场上,每每想到这些,老人有时会偷偷地流泪。我们非常理解战争给老人的心灵带来的伤痛,可能这是任何良药都无法抚慰老人心灵的创痛,它必将成为老人一生的回忆。

沉吟片刻,老人仿佛从过去的记忆中走了出来,他不无感慨的对我们说:“现在生活好了,象你们现在的年青人都是糖养大的,想想我们那时候,一连几天急行军,有时候连一口野菜都吃不上啊!”新中国成立后,带着一身的伤残和荣誉,老人选择回到了家乡。但命运却又是无情的,在他的孙女刚刚六个月大的时候,老人的儿子在一次事故中工亡。青年时代饱受了战争的磨难、老年丧子,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打垮老人。从血与火的洗礼中走出来的他已经已经淡泊了贫穷和苦难,从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战争的洗礼和生活的磨难已经让老人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懂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感谢党,感谢政府一直没有忘记我,我现在月月都能享受到国家的伤残津贴呢,与牺牲了的战友比起来,我幸运多了”,这是老人见到我们念叨最多的一句话。从他质朴的话语中,看得出来老人对于物质生活已经没有过多的奢求。联想到现在,许多人在享受革命先烈创造的幸福生活的时候,却总在抱怨工作、生活中的不如意,一味的追求个人的名利得失,与革命先烈淡泊名利、追求崇高的理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吴希生老人交流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发生在老人身上的故事却给我们留下了的深刻地记忆。今年是建军八十一周年,有千千万万个象吴希生老人一样为了共和国的建立而舍生忘死的无名英雄,人们又能记起几个?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今天,是否还愿意坐下来听一听他们的讲述,并且把他们身上所承载的革命传统继承下来加以发扬光大?这是人们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张      

1288

图一:认真聆听老人讲战争时代的故事

图二:讲到动情处,老人禁不住留下了热泪

图三:老人在向大家介绍自己光荣负伤的情况

图四:一本《革命伤残军人证》是对老人革命生涯留下的珍贵的资料
图1:认真聆听老人讲战争时代的故事.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00:36:34 | 查看全部
图2:讲到动情处,老人禁不住留下了热泪.JPG
图3;老人在向大家介绍自己光荣负伤的情况.JPG
图4:一本《革命伤残军人证》是对老人革命生涯留下的珍贵的资料.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