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3|回复: 10

承德特色美食

发表于 2013-3-2 17:28: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清宫御膳银丝杂面


1.jpg
银丝杂面是一种用各种豆子面和制而成的面条,是承德民间传统食品,已有300多年历史。承德属于杂粮产区,古时候麦子多从关内购进,售价高昂,而承德人又十分喜欢吃面类食品,人们就用土产的各类豆子磨成粉,轧制成杂面食用,后来杂面逐渐由民间传入皇宫、市井。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皇帝每次偕后妃来避暑山庄,都要派太监到热河街的杂面铺,购买杂面。可见,银丝杂面已成为常用御膳之一。
  清末至民国初年,承德府经营杂面的铺子已有十余家,其中尤以火神庙“广益水”、“三官庙”、“义泰兴”和“磨坛”等杂面铺最为有名。这几家店铺用料考究,制作精细,面条拉力强,可盒装作为礼品馈送亲友。直到解放前,这几家杂面铺还在街头巷尾或设摊或肩挑,叫卖杂面,深受人们欢迎。
  银丝杂面的原料有豌豆、绿豆、冬小麦、江豆。
  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嗜好配以各种肉丁、蔬菜、辣酱或其它不同佐料。
  其特点是清淡爽口,营养丰富,可消热、祛毒、开胃、降压。常食对冠心病、糖尿病多有益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7:29:36 | 查看全部
南沙饼

2.jpg
   南沙饼在承德地区历史已逾200年。可随意制成多种馅心。如澄沙馅:将红小豆煮熟,成糊烂状过筛,除去皮渣豆沙。炒锅内放200克白油,按500克豆沙500克白糖比例配制,加文火炒干,待不粘时再加桂花和适量青红丝而成。
水晶馅:将猪板油去皮切丁,用开水焯一下晾干。按500克板油750克白糖和成馅。此馅适于冬季食用。
原料配方:
    面粉1千克猪油250克白荞面500克白糖1千克香油200克杏仁、桃仁、青红丝、桂花、香精适量
制作方法:
    1.用500克面粉与250克炼熟晾冷的白油和成油面,另用500克面粉加入300毫升清水和成水面,用水面包油面擀开成面皮。
    2.将白荞面蒸熟,按500克干面1千克白糖、200克香油的比例。适量加入桃仁、杏仁、青红丝、桂花和少许香精拌和成馅。
    3.按每千克面粉出40只饼的分量揪剂子擀皮,用皮包好馅,擀成3毫米厚的南沙饼生坯,上铛,用温火烙7分钟左右即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7:30:17 | 查看全部
承德凉粉

3.jpg
承德一带居民食用凉粉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人们所以喜欢食用凉粉,不仅因它味美消暑,还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据《中药大辞典》载:绿豆凉粉有“清热解毒,治痛疽疮肿初起,烫伤,跌外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
  咸丰10年,英法联军炮轰大沽口,咸丰帝仓惶出逃,来到避暑山庄后,就常吃宫外的凉粉。至今承德还流传着这样一人故事:一天,咸丰帝在湖边乘凉,听到宫外有人叫卖:“酸、咸、麻、辣、香,解暑赛冰凉,若要吃一碗,犹如进天堂。”咸丰从太监处得知是卖凉粉的,很想尝尝。于是换了便服出宫,只见卖凉粉的周围一群人吃得正香,便也要了一碗。吃完后,只觉得凉爽可口,味道极佳,于是又添了一碗。吃完转身走时,卖凉粉的道:“客爷您还没给我钱呢!”可皇帝身上向来不带银两,咸丰帝只好将身上马褂脱下,叫他第二天到避暑山庄门口换银子。第二天卖凉粉的去后,咸丰帝赏了他三百多两纹银,并留他在宫中传授做凉粉的技艺。后来出宫后,怕再遇麻烦,便带一家老小回了山东老家。之后他的徒弟继承了他的技艺,一直流传至今。
|  凉粉的原料有绿豆粉、白矾、麻酱、香油、香菜、醋、蒜等。制作分为投料、熬制、成型三道工序。成型后用刀片将粉漏成丝条,放入碗内,根据个人口味酌量加入各种调料,拌匀即可食,滑润爽口,清凉解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7:31:01 | 查看全部
  玫瑰花

4.jpg
  玫瑰花不仅是塞外名花,而且被定为承德市的市花。用玫瑰花制做点心,在承德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每当康熙来承德避暑或去围场打猎时,都把此饼作为专供食品享用。鲜花玫瑰饼造型美观、色泽鲜艳、绵软酥脆,有诱人的饿玫瑰香气,是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7:31:50 | 查看全部
拨御面

5.jpg
承德吃荞麦的方法很多,最享盛誉的当首推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镇的拨御面。
  张三营原名“一百家子”,据《承德府志》及《隆化县志》记载,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赴木兰围场狩猎,途经一百家子,住在伊逊河东龙潭山脚下的行宫(康熙四十二年所建)。当天下午,行宫主事周桐向随驾太监呈报御膳安排,特命当地拨面师姜家兄弟为乾隆制作荞麦拨面,并从西山龙泉沟取来上好的龙泉水和面,以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和纯木耳做卤。饭菜呈上后,御前太监将饭盘银盖取下,乾隆一见眼前的拨面洁白无暇,条细如丝,且清香扑鼻,顿开食欲,连吃两碗并一再称赞此面“洁白如玉,赛雪欺霜”,还当即吟诗一首:“罢围依例犒筵加,施惠兼因答岁华,耐可行宫逢九日,雅宜应节见黄花,朱提分赐一千骑,文绮均颁甘九家,苏对何妨频令预,由来泽欲不遗遐。”又命御前太监赏赐姜家兄弟白银二十两。从此,拨面改名“拨御面”,一百家子白荞面名声大震,姜家兄弟生意也更加兴隆。从那以后的170多年里,皇帝、后妃的食谱中,又增加了“拨御面”一款。
  解放后,张三营的“何家面铺”曾远近闻名,可惜在十年动乱中店铺倒闭,工艺失传。70年代后期,青年厨师辛占武重新钻研和恢复了这一传统技艺。在1981年,辛占武还应邀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传艺两个月,教出了4名徒弟。凡吃过拨面的国内外宾客,都赞不绝口。
  拨御面的原料有一百家子的白荞面、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木耳、盐等。将煮好的面盛在碗内,浇上用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木耳、盐做的卤即可食用。面洁白如雪,风味独特,并有开胃健脾、降低血压的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7:32:47 | 查看全部
烙糕

6.jpg
   烙糕是承德人用当地所产谷米磨成面,再经烙制而成的具有浓厚香土气息的传统风味食品。它与年糕、豆包、煎饼一起被誉为“吉祥四糕”每当腊月农闲季节,承德山区百姓便家家户户做烙糕。做好的烙糕外焦内嫩、味香适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7:33:27 | 查看全部
驴打滚

7.jpg
 承德地区盛产黍米,承德叫黄米,性粘。“驴打滚”就是用黍米做成的一种大众化小吃,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驴打滚”是用黄米夹馅卷成的长卷,因卷下铺黄豆面,吃时将长卷滚上豆面,样子颇似驴儿打滚,因此得名。
  “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7:34:05 | 查看全部
御土荷叶鸡


8.jpg
  御土荷叶鸡原名叫化鸡,传到承德后,选用承德离宫的黄土,热河泉水和湖内的荷叶作原料。制作时,将宰后的生鸡,由腋下取出五脏,洗净,不褪毛,用荷叶包好,再用黄土泥糊好,放在火上烧熟。熟后摔开泥土,鸡毛随之脱落。吃时用刀、叉割成小块,蘸着调味品吃,味道鲜嫩爽口,渗着荷叶幽香,别具风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7:35:01 | 查看全部
改刀肉


9.jpg
  用猪腿肉和竹笋偏炒而成。改刀肉,因用猪肉经过多次改刀切成肉丝后制成,故名。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据传清道光年间,京都御膳房主持皇帝一日三餐的著名厨师刘德才,为了给道光皇帝调换菜肴口味而制作的。后来刘德才年老退出御膳房,此莱也随他带到承德地区五奎园饭店经营,于是闻名承德地区。改刀肉色泽深红,肉质嫩而清香,油而不腻。

碗坨
    承德盛产荞麦,《承德府志》载:“荞麦于山田尤宜。《广群芳谱》曰:‘北人日用以供常时,农人以为御冬之具’”。这足见当时北方及承德一带农人是以荞麦做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宋代诗人陆游还曾有“荞麦漫漫连山路,豆荚离离映版扉”诗句,极言荞麦之盛。  
  用荞麦面制的碗坨,是承德传统风味小吃,已有200多年历史。它的特点是:营养丰富,酸辣鲜香,滑嫩筋道,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美味食品,吃起来别具风味,食欲顿增。乾隆年间,皇帝巡幸热河,随行的后妃宫女们从小太监处得知二仙居一带这种叫碗坨的小吃,非常好吃,便叫太监去买。卖碗坨的为了讨好后妃们,就把碗坨装到一个精致的盒子中,带到避暑山庄叫卖,碗坨的身价也随之提高了。二仙居一带,碗坨做得最好的要数人称“碗坨王”的王老三。他从清末起就以制碗坨为业,他制做的碗坨选料精,工艺新,煎得透,器皿也很考究。民国年间,他曾被热河督统汤玉麟召到督统府专门传授制碗坨技艺。他去世后,这门手艺由他的后人传了下来。直到现在,二仙居的碗坨仍然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碗坨的原料有荞面、绿豆粉、五香粉、花椒面以及适量的猪血。碗坨的制作要经过和面、熬煮、成型三道工序。吃时,要在煎好的碗坨上浇点麻酱、蒜汁、醋、酱油、香油,用小叉子叉食,味道极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7:37:09 | 查看全部
皇家贡品—— 蕨菜

1.jpg
蕨菜又叫长寿菜、如意菜,还有猴腿儿等俗称,承德是蕨菜在中国的主要产地之一。蕨菜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为著名山野菜,生长于承德周边的围场、丰宁坝上,在平泉、滦平、隆化等地势较高的疏林、沟谷也有生长,根茎含淀粉,可供食用、酿酒、或做淀粉,是承德地区居民喜食的烹制菜肴。
    蕨菜号称“山菜之王”,是承德地区一种野生山菜。它窈窕嫩脆、叶小花淡,价值居百菜之首。如果您到坝上旅游采蕨菜也是一大乐趣。
    承德蕨菜营养丰富,鞣质含量为9%,每克含胡罗卜素1.6毫克、维生素C35毫克及多种矿物质,可鲜吃,亦可腌渍加工后长期食用。全草还可入药,有清热利湿、消肿、安神等功效。
    每年春天,蕨菜从地下根茎上抽出一个个新茎,茎的内部质地疏松柔软、空隙密布。这种刚刚萌芽出土的新茎就是蕨菜,3~5天即可采收,这时最好吃,鲜嫩滑爽而且营养价值最高。一般以每年5~6月间蕨菜的叶子尚未展开时采集为宜,从地上幼嫩部分采下。笔者从小就喜欢吃蕨菜,但每次去坝上都来去匆匆,所以没亲自采摘过。
    蕨菜的吃法很多,有素有荤,可凉拌、素烧、油炒、煨汤。还可做成馅,包饺子。象长寿菜拌鸡丝、长寿菜炒肉丝、土豆炖蕨菜,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承德大小饭店都可点和蕨菜有关的菜。
    由于蕨菜的食用、药用价值,清朝就被作为进贡佳品。现在它大名远扬,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深受国内外人们喜爱。到承德旅游的游客别忘了买一点,在土特产品商店都会买到腌渍的小包装蕨菜,旅游旺季在坝上还可买到新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