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9|回复: 0

[职场百态] 多一些政策倾斜,引导大学生“不求稳”

发表于 2013-3-4 08:44: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多一些政策倾斜,引导大学生“不求稳”
  新闻背景:
  1月4日,哈尔滨市举行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人员培训结业式,448名面向全国招聘的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一线。据了解,这次公开招聘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
  2012年10月中旬,哈尔滨城管局公布当时报名的结果是:457个工勤技能岗位却引来1万余人报名,缴费成功的7186人中,拥有本科学历的2954人,占41.11%;29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生王洋说:“打工的地方都没办法把我落到城市户口,户口的差异带来的是诸如就业、福利、教育等一系列社会保障的不同,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外交学院大四学生糜胥菁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一边,是家人“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的善意提醒,另一边,是自己进外企、私企“闯”一把的梦想。
  她再清楚不过了,前者象征着有福利、有保障、相对稳定的体制内生活,后者,则更需要“风里来雨里去”的打拼。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明白这一点。
  一个数据是,2013年国考计划招录20339人,报名人数却超过150万。其中最热职位的录取比例可谓“万里挑一”。
  事实上,媒体早就指出,年轻人热衷“求稳”绝非正常现象,它传递了社会结构、价值观的生态。有人还援引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分析:西班牙历史上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是许多人向往做官,社会创新的活力不断下降。
  “求稳是人的天性,其实没什么错。政府、事业单位也不全是轻松活儿。”糜胥菁说,但是,她和一些朋友就是喜欢到有活力的企业工作。在现实环境下,她们不得不考虑许多政策因素,比如是否解决五险一金、签哪种性质的合同。
  她的一位朋友,曾考上北京一家心仪的企业,但因没法解决户口,最终只好放弃、转战公考。因为在一线城市,户籍与未来家庭的住房、医疗、教育息息相关。这些政策因素,让年轻人迈出“不求稳”的一步并不容易。
  福建毕业生陈锦江体验过这一步的坎坷。2011年毕业后,陈锦江进入一家大企业工作,一年后,他辞职开起文化传媒公司。他试探过自己公司的几位实习生,愿意毕业后留下来的并不多。
  有人曾向陈锦江诉苦,他非常喜欢文化传媒,但周围人的言行似乎有意无意地暗示,在公司做事“不稳定”,不如体制内“有保障”、“风光”。
  陈锦江有点遗憾。在他看来,一个真正开放的社会,应该创造条件让年轻人走不同的路,并且在走的时候,不会有过多的顾虑、受到过多的非议。
  “不是每人都能考上公务员、进大企业。如果社会环境让找了‘不稳定’工作或出身底层的大学生失去信心,是件悲哀的事。”陈锦江坦言。
  事实上,政府并非没有对中小企业采取扶持措施。各省纷纷出台“提供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优先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政策,媒体也一再呼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但在2012年两会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依旧表示,国有大型企业、政府及事业单位还是难进,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招聘大学生仍然不容易。有人认为,问题的核心之一在于“保障”二字。
  央视财经评论员张鸿也公开指出,与其一味指责大学生“求稳”的就业观念,不如政府能有一些政策的倾斜,引导大学生觉得“不求稳”也是一个好选择。但,这需要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保障的完善。
  具体是什么程度的社会保障?受访大学生普遍表示,至少,要有一个公平的福利环境。
  政协委员回应:
  谈到大学生就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京军颇有感悟地说,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接班人,如果现在找工作连这些本应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大学生们,也以“求稳”为原则,为了有编制,不管什么职位,几千人去争抢,这对于国家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长期这样就会使国家丧失创新的动力和人才,国家就会危险。同时他也表示,这也是学生不自信的表现。当然,现实的社会确实给予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很大的压力,他们非常渺茫,这都能理解。“引导青年正确择业,国家、社会和学校应多方配合,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他们走出去,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南开大学对此还专门出台了《公能素质教育纲要》和一系列大学生扶持计划,“青年人不应该求稳,请你们一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趁着年轻大胆的去闯闯吧。”许京军向笔者强调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