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笔者慕名到太原铁路局湖东电力机务段采访,进入院内,就能感受这个企业职工浓浓学习氛围。文化室内的墙上挂满了获得的职工培训、科技创新方面的奖牌。整备场机车上司机们进行实作的学习,职教科的高仿真模拟重载机车操纵台上有司机学驾驶课,教室里进行着微机网上考试,司机派班室的大屏幕滚动播放机车培训教学课件。
正视问题由罚到奖效果好
说起职工培训困难,“工学矛盾相当突出!职工文化参差不齐,进企业渠道不同”湖东运用车间副主任李健说。短短几年间,机车换了5种型号,牵引方式变换了4次,新技术新设备大量使用,重载司机队伍壮大,人员补充文化程度不一,重载机车、重载列车又是新生事物都没有正规地脱产培训过。以前,为保证培训进度和任务,采取了强迫式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在严考核下,短时间内发挥过作用,收到过好效果,确保了司机们掌握必要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时间一长,司机对此做法很有意见,反感抵触情绪严重,导致培训走过程。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势必影响到重载铁路的发展,安全畅通受到了威胁。
针对问题,他们本着个性化、人性化原则,不断地创新培训思路和形式。不再以考核式的签名车间大学习为主,而是主要采取激励性服务性原则,鼓励培训和自学相结合。化小学习单元,完善学习设施,增加教员,延长时间,车队班组组织为主以自学为辅,不学不罚多学精学有奖 。这个段的本段离大同市区有30多公里,每次司机们学习都乘通勤汽车去湖东,意见非常大。他们听取重视意见,投资新装修大同车间两个教室,由湖东的教员轮流上课,方便司机们学习,节省时间,调动司机们的积极性,司机们不着急回家了,有问题就同教员们主动交流。另外,在形式也采用司机们乐于接受的手机短信学习,段域网学习,高仿真模拟台学习,名师带高徒,技师兼职教员,最近在派班室安排大屏幕播放课件学习,方便高效很受司机们欢迎。
建立机制主动创新成绩喜人
“以前,搞创新主要是个人行为,只是程利甫、景生启等几位业务骨干单枪匹马的事,其他司机没热情不参与,创新成果少,质量低,一些影响重载列车安全畅通关键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这种情况远远不适应重载列车牵引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枝独秀不是春 满园春色争奇葩’,只有建立有效机制才能唤起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动力,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李健副主任满意地讲。主要是“待遇激励、服务激励、荣誉激励,形成“凝聚智慧、发动骨干、带动群体的局面。” 建立了以调研选题、征集建议、评审实施为一体的征集“金点子”活动长效机制,万元重奖创新人才,为创新人才提供最好的环境。“黄金闸把”“万元点子” 《重载列车优化操纵办法》、《李健LKJ一卡通》一大批成果在实际推广中收到良好效果。
任重道远肩负使命未来美好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现象,再次引起了干部、司机们的重视和思考,铁路政企分开,重载铁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班组职工培训任务和技术创新更显紧迫,其难度更大,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技术创新质量!担负起培训和创新的重任。”高级技师,优秀班组长郑俊林坚定地回答。
湖东电力机务段员工培训和技术创新之嬗变,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发展的未来!职工必然会在重载铁路发展的大舞台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