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电力员工:创新力不足“缺”在何处
马兵
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湖北荆门供电公司班组员工中产生了热烈反响。3月12日,围绕报告中“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这一热点话题,笔者对该公司部分班组员工进行了走访。
“随着现代科技知识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时间越来越短,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如何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员工创新力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少数员工创新力提升的方式方法已经变形走样,背离了原有的初衷!”运维班员工刘红云直言不讳道。
“具体问题在哪些方面呢?”笔者一边记一边问道。
“一是做表面文章式的创新。有些员工不从班组和岗位实际出发,不去研究和分析创新的思路和措施,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创新’;二是闭门造车式的创新。有些员工搞创新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岗位,不注重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而是坐在办公室里‘推陈出新’。其实,这种形式的‘创新’是出不了成果的。就算出了‘成果’,未必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刘红云道。
操巡班员工吴大明说:“据我了解,有些员工缺乏创新力所必需的知识,又不下功夫学习,而只想一鸣惊人,导致创新目标模糊,甚至丢弃原本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结果事与愿违,这是急于求成式的做法;还有些员工起初也很想大干一番,多出一些新经验和新成果,但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从大局和整体来通盘考虑,落实起来却是急功近利,这种虎头蛇尾式的做法很难解决提升创新力的问题。”
“预防和解决上述问题,大家有什么好建议吗?”笔者继续问。
“说实话,班组有些员工也想创新,但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创新目标,加上缺乏恒心,往往是半途而废。特别是在一线班组中,工作任务重,集体活动多,属于员工创新的时间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员工要想实现创新,除利用一些娱乐和休息时间加强学习外,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难,也要执着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和班组要结合实际,多制订一些激励机制,如引入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导向机制,帮助员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创新发展计划等。提升创新力具体化,从满足员工多层次、多元化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此一来,提升创新力也就比较容易做到名副其实了。”
“还要立足岗位创新。岗位就是我们员工创新的最佳阵地,因为每个人对本职工作最熟悉,对岗位特点最清楚,因而就对创新什么心中最有数。岗位创新便于理论联系实际,容易学以致用,快出成果;容易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得到保证;容易干出成绩,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就最大。”
员工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渴望国家进一步搭建企业创新平台,加强资金、人才、技术方面支持,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