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静 聂权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逢春煤矿也有三位矿嫂,她们一个把瘫痪的邻居当母亲,给予无微不至的照料;一个用自己的嗓声、大爱,安全宣教20余载;一个无怨无悔地为民服务,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事。她们是——
黄秋娟:义务照顾瘫痪邻居
“娟,我的指甲又长了,你给剪一下。”“好的。”走进逢春一路38栋1单元李开容老人的家,黄秋娟正准备给李开容老人剪指甲,她俩亲昵的动作如母女一般,其实她们只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2008年,老人因脑萎缩导致双腿无力,起初,在老伴的搀扶下,老人还能外出散步。2010年的一天,在回家路上,黄秋娟看见李开容的老伴罗永相很吃力将她扶着上楼,她立马上前帮忙,从此这个20多岁的矿嫂与老人结下了情缘。
2011年,老人完全瘫痪了,由于子女都不在身边,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落在罗永相身上,可偶尔罗永相也要回江津老家走亲访友。这时,黄秋娟就会主动上门帮忙,为老人理发、按摩、洗澡、做饭……遇到老人大小便失禁,还给她清洗衣裤和床单。
2011年4月,罗永相有事回老家。那段时间,黄秋娟总会每天6点准时起床,给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注射胰岛素,打完针后,又给老人煮面。忙完后,才回家做饭、带孩子上学。中午、晚上,她也要来四五趟,给老人端饭、帮助她上厕所。即使半夜三四点钟老人在楼下喊她的名字,她也会立马跑下来看看老人有什么需要。
“娟对我好得很,给我理发、洗澡、剪指甲,啥子都很细心。”当讲起黄秋娟照顾自己的事,李开容老人的情绪显得很激动,还流出了幸福的眼泪,称她比自己的亲闺女还亲。
王世美:宣教只为矿工平安
块头大、力气大、嗓门大是49岁的家属协管员王世美身上的最大特征,体重170斤的她能扛起200多斤的东西,洪亮的嗓门,一开口喊话,整个矿区都能听见她的声音。
“以前矿上发生安全事故,看到那些家属哭得撕心裂肺的,我感觉心里就像针扎一样。”正是看到太多生离死别的场景,1993年,她干上了协管工作。“我希望用我的安全宣讲,让矿工们能遵章守纪,平平安安上下班。”
“腊肉香肠味道鲜,过年莫把酒来贪……”20年过去,王世美还记得第一次给矿工表演快板的台词。在这20年间,王世美为矿工跳过舞、演过小品、打过快板,不知参加过多少次安全宣讲。
凭借着一副好嗓子,1998年,她还接过安全喊话的活,“白岩社区的家属同志们,大家晚上好!请大家出门要关好门窗,防火防盗……”10多年下来,即使每次喊话都要爬上千步台阶,衣服都湿透了,她的安全喊话也没中断过。
虽然块头大,嗓门大,可在帮教违章员工时,王世美心细话软,很会做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去年11月,安瓦队员工丁显华在井下睡觉违章了,当王世美找到他时,起初他很不服气,“你要做啥子,要抓我去坐牢吗?”“兄弟,不是你这么说的,你只是违章又不是违法,坐啥子牢。”顺着丁显华的话,王世美在消解了他的抵触情绪后,开始跟他和气气地讲一些违章的危害和安全事故案例,再给他算了一笔经济账,把他说得心服口服。
苟文林:居民的事都是大事
“居民的事都是大事呀!”这是夏大妈总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夏大妈本名叫苟文林,由于老伴姓夏,居民都亲切地叫她夏大妈。从1988年被推选了该矿南二号家属区的段长以来,她已为民服务了24个年头。
小、多、繁、杂是社区工作的一大特点,而就是这每一件小事,都曾经让夏大妈操碎了心。
在该段的5单元6楼里有个叫金志忠的退休老人,10年前儿子在井下工亡后,老人就因房子、生活费等问题隔三岔五地跟媳妇吵架。一听见吵声,不堪其扰的邻居就会通知夏大妈,不管是在吃饭、睡觉,夏大妈总跟“消防员”似的,第一时间赶到他家,好言好语的相劝双方。在前前后后上门做了10多次思想工作后,才解开了老人的心结,不和媳妇吵了。
家家都有本本难念经,社区100多户人,600多张嘴,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夫妻吵架时有发生,“协调这些事,把口水都说得干。”夏大妈感慨地说道。可只要一有纠纷发生,她总会第一时间为居民们解决问题。
一心扑在社区工作中的夏大妈,觉得很对不起老伴。2005年,老伴夏能灿突患脑溢血,送到医院昏迷了一周。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才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可左边的身体却瘫痪了,生活不能自理。为了不耽误社区的工作,夏大妈只有找来女儿照顾老伴,自己仍每天为社区居民跑上跑下。
去年夏天,67岁的夏大妈因患急性胰腺炎退了下来,可她还经常协助继任段长干社区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