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员工培养:企业发展的“发动机”
中石化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 赵华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其中跟人力成本上升有关,人力成本为何上升?是因为我们的职工技能提升慢、创新能力不足,而职工基本素质达不到时代要求和企业要求,因为许多企业培训能力差、没把功夫放到提高就业者自身素质、业务技能上有关系。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职工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员工重使用、轻培养,甚至“只用不养”,造成员工素质提高较慢,导致人力成本上升。只有一些条件好、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才自觉地将职工培养纳入企业的日常工作。
在现实中,有些企业没有给职工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没有把职工能力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造成员工知识老化、创新能力缺失,也制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然国家有规定,企业应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2%作为教育经费,但这笔“专款”不是没有提取或足额提取,就是被挪为他用。当前,由于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不足,一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了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有些企业虽然为个别职工提供了可观的培训资金,但职工学成之后便跳槽了,并带走了企业的核心技术资源,使得企业对职工的培养心有余悸,不敢再做赔钱的“买卖”。
其实,因噎废食不可取。培训可以帮助员工补充和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技能提高后,员工对自己的发展自然会有更高的期望,公司也希望员工能有更大作为。因此,许多公司把员工培养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了起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管理上最突出的经验之一就是重视员工培养。
不培养会加快人才的流失,如今这一观点已逐渐被许多企业所接受,而这也是用许多教训换来的。现在有些企业已经尝到只使用人、不培养人的苦头,有统计表明,在培养和培训机会少的情况下,44%的员工会在一年之内更换工作。如果企业用而不用,造成员工无长远的竞争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会下降,效率就会降低,直至选择跳槽。据IBM公司人事部门的一位经理说,该公司一些曾跳槽他处、后来宁可拿比原来少的薪酬也要回到IBM的员工,就是因为在这里能得到比别人多的成长机会。
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当今名列世界500强的绝大部分企业都对其人员的内部培养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决策者都懂得,培养和培训员工就是为员工竞争力“埋单”。 企业为培养人才所花的费用已达到了企业总销售额的10%,为培训所花费的人力成本也已占到了企业总人力投入的10%。例如,美国惠普公司几万名员工,每周至少要有20个小时用于学习业务知识。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都懂得,培养员工是企业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发动机”。
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培训投入对企业的有效回报,一定要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教师、教材和参加人员、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应该建立鼓励参与培训的机制,一线职工的素质根基打牢了,就等于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安装上了动力澎湃的“发动机”。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论是元老还是年轻人,真正对员工关怀的不是表现在小恩小惠上,而是让他们更有竞争力。的确,让员工有竞争力,企业才能赚钱把利润回馈给员工。笔者认为,培养员工才是企业给予员工的最大红利。作为企业管理者要认清这样一个道理,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所需的成本,大大低于提高企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成本,而由高技能人才创造的价值则是技能培养投入成本的很多倍。
从当前企业员工培养满意度调查看,很多员工认为,培养计划实施不能一以贯之,员工培训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投入严重不足,没有专门的培养制度,等等。投资人才,就等于投资未来。成功的培养能通过员工技能的提高,有效地减少工作压力并增加工作乐趣,减少人才流失。如果没有培养,员工没有相应的技能和素质,是不可能留得下来的,即便是留下来,企业和个人也不会有所发展。
只有卓有成效的培养才能提升员工的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要下大力气把员工培养与生产经营活动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也是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