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职工登台当老师 “下面请工友们演示一下自救器使用技巧,会的请举手。” 3月12日,在淮北矿业集团亳州煤业公司通防区防尘板“每周一课”上,班长赵冉讲授完自救器使用技巧后,向台下的职工下达“实战令”。 “老师,我会!”在举手的职工中,葛学兵把手举得最高。 在得到班长的许可后,葛学兵一溜烟地跑到讲台上,拿着自救器在身上比划,口中讲述着:“第一步,先将自救器转到腹前,一手托底,另一手拉开封口带。第二步,去掉上外罐,手提头带将自救器抽出后将下外罐丢弃。第三步,戴好头带,整理好气囊……” 葛学兵的精彩演练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下面请朱淮北同学演示一下井下抢救伤员时必须遵守的“三先三后”原则。” “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朱淮北在模型人上实施“抢救”,边上挤满了围观的工友。 培训班上,不时穿插的实践环节,让职工找到了“当老师”的感觉。 今年以来,防尘班的“每周一课”改变“老师台上讲、学员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方式,鼓励职工上台操作、积极互动、参与教学。课堂上除了设置煤矿安全须知、矿井避灾路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安全理论知识外,还聘请现场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手把手地教授井下创伤急救、自救器使用等实战技巧,同时让职工走上台进行操作演练。 为了登上台后“不出丑”,“上起课来”有水平,班组职工把精力集中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业务技能快速提升。 “这样的培训方式生动、活泼又实用,像我们这样的‘大老粗’都一学就会,非常好!”课后,该班职工丁刚对笔者说。(吕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