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职工创新能力不足,考量企业培训能力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 张建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谈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针对这一问题,3月9日晚,来自全国各企业的59名职工相聚班组天地网站聊天室对该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大多数职工认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其中跟人力成本上升有关,人力成本为何上升?是因为我们的职工技能提升慢,才导致创新能力不足。而企业不能说不重视技能培训,有些企业每年用在职工技能培训上的经费上百万,比如重庆能源集团同华煤矿每年就花200多万用于职工技能培训,可结果收效甚微,达不到预期效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
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当一个人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后,渴望得到最多的还是精神上的激励,这也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征。作为企业,除了要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和资金投入以外,要充分尊重职工意愿,摸清楚职工到底想学什么?对哪些工种最感兴趣?有哪方面的爱好和特长?然后有针对性的对职工进行培训,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不会盲目投入,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另外,对技术好、素质高的职工不但要给票子和面子还要给位子,建立一套完善的职工技能晋升渠道和职位上升通道,让每位职工对自己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还要把职工的思想工作做深做透,将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上来,给职工讲清楚只要认真接受培训技能就会提高(尽管文化低、年龄大),技能提高了不但收入会增加,同时位子也会上升。只要物质与精神激励双管齐下就没有不想培训的职工。
没有创新的培训方式。培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有些企业还停留在老师一人讲、众人听的老套路上。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成人教育不宜采取灌输式教育模式,这样做的结果容易让职工心生厌倦,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更不能有效调动职工学习的热情。再加上个别培训老师水平不高,讲课又不生动,让职工提到培训就“脑壳痛”,感觉枯燥乏味。作为企业,应该采取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培训方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聘请名师和高校对接,邀请专业培训机构等方法提高培训水平和质量,激活职工愿培训、想培训、爱培训的潜在意识。另外,多采用现场培训的方式让职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结合起来。比如,如何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疑难杂症,请专业人员讲清楚前因后果,使职工将理论和实作融会贯通,以后遇到问题才能触类旁通。
没有良好的生存意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到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许多企业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而企业对人才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作为班组职工,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要知道“落后就会挨打”“无能就会淘汰”的道理。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们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能力;我们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我们要牢固树立“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理念,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
只要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创新的培训方式,职工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我们就有理由相信,班组职工的技能一定会大幅提升,创新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生产效率一定会越来越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一定会逐步降低,这也是对企业培训能力的一次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