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乍一看到金荣洙被查出服用禁药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被冤枉的”。之所以作出这一判断,不仅因为朝鲜选手长得像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中学教师,还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不需要多少体能和耐力的射击项目,实在是不应该与禁药扯上关系。
不过我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根据最新的报道,金荣洙服用的是一种用以减缓肌肉颤抖的禁药。对于射击项目来说,这种药物显然有助于选手更稳地瞄准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倒是有必要先对金荣洙先生说声“谢谢”。因为要不是他东窗事发,我实在是没想到世界上还有那么神奇的药物。
事实上,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禁药正在变得越来越神秘莫测。在禁药与反禁药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局面,同时还有不少人相信这么一句话:“查出来是兴奋剂、查不出就是高科技。”
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是兴奋剂呢?能不能被查出来显然不应该成为衡量的标准。在我看来,兴奋剂之所以是兴奋剂,除了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之外,核心问题在于它将对运动员的身体构成伤害,因此不能用普通营养平的角度来看待它。
如果从宏观层面来看待兴奋剂,就会发现它最大的危害还不是伤害运动员的身体,而是会在一夜之间颠覆人们眼中的英雄形象。1988年,当本·约翰逊以9秒79的速度超越所有对手时,他曾被无数人心目中的偶像。然而仅仅一天之后,他就从天堂跌落到了地狱。此时此刻,前一天还在为他喝彩的人们又是何等的失落。
最近20年内,无论在奥运会还是其他的赛场上,禁药问题已经撕烂了无数“英雄”身上的伪装。如今随着金荣洙的倒下,我的脑中突然产生了一个有些荒谬的想法:假如菲尔普斯也在某一天被查出服用禁药,那么整个世界会变得怎样?
首先声明一点,我之所以有此假设,并非因为菲尔普斯具有最大的服药嫌疑。只不过,作为本届奥运会上最耀眼的明星,他已经成为奥运历史上的一段传奇。因此以他为假设对象,可以推导出一些最为极端的后果。
好吧,现在假设开始。
假如菲尔普斯被查出服用了禁药,首当其冲的后果,就是美国目前所获的那6枚金牌将被收缴,金牌榜的格局也会随之一变。中国代表团会发现,原本预计将进行得十分惨烈的金牌之战,突然变得找不到了对手,从而产生“无敌最寂寞”的感受。至于韩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代表团,也会发现曾在金牌榜上高不可攀的美国,原来也并不比自己强多少。
然后,会有一个烂摊子被交到国际奥委会那里。除了需要挽回此事对于奥运精神的负面影响之外,国际奥委会还必须为那些收回的金牌找到新的主人,并且取消那些刚刚创造的世界纪录。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在1988年,当本·约翰逊被查出服用禁药之后,金牌被转交给了原本获得亚军的卡尔·刘易斯。可是多年之后,却传出了这位奥运会9金得主也有服药嫌疑的报道。又比如,在“女药人”琼斯被查出服用禁药之后,她在悉尼奥运会上所获的女子100米金牌被没收,但当时获得亚军的希腊选手塔努,曾在雅典奥运会上因为逃避尿检而受到处罚,因此国际奥委会也迟迟不敢将金牌转授给塔努。所以即使菲尔普斯的金牌被剥夺,国际奥委会仍然需要以火眼金睛仔细观察那些银牌得主。
再然后,该轮到美国人对此作出反应了。历来喜欢在禁药问题上指责他国的美国,未必会轻易接受这样一个结果。于是在有些人指责菲尔普斯的同时,肯定也会有不少人为他进行辩护,将这次尿检结果视为遭人“暗算”的结果。比如曾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00米金牌的加特林,就在被查出服用兴奋剂之后将美国反兴奋剂局告上了法庭。如果菲尔普斯遭遇类似处境,相信也会有无数的律师愿意接手这个案子,接下来就会出现一系列旷日持久的诉讼,把整个局面搅得越来越复杂。
再再然后,专家们应该进行表态了。当初想方设法证明菲尔普斯的身体是多么适合游泳的那些人,或许有必要收回自己此前的言论。除此之外,肯定还会有不少专家探讨这一事件对于奥运会的影响。如果探讨会邀请我去参加的话,那么我会提出,既然游泳和田径项目那么容易产生兴奋剂丑闻,那么是不是应该减少这两个大项的金牌数?与此同时,不妨给那些很少惹上禁药麻烦的项目多设置几枚金牌。比如,既然游泳可以设置那么距离不同、泳姿不同的项目,那么为啥不能为乒乓球设置横板男单、直板男单之类的小项?或者是把游泳的金牌让给跳水项目,推出四人跳水、八人跳水的集体项目,届时的场面肯定颇为壮观。
再再再然后……好了好了,恶搞和臆想总还是要有个限度。我在结束本文之前再次重申,至少迄今为止,我并不认为菲尔普斯的夺金奇迹来自于禁药相助,而且也不希望出现这种局面。毕竟,没有人希望北京奥运会和水立方受到玷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