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教授到中国讲学时往往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中国的学生特别爱坐在后排,后排人满为患,前排却空出好几张位置。学生为什么不敢坐前排,一怕 老师提问,二可以做小动作。小学生课堂争先恐后积极举手发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课堂举手越来越少。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举手?根本原因就在父母的身上。 孩子上学时,中国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什么?他们会郑重叮嘱孩子,到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人说过,孩子的大脑不是一个等待灌输 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中国的家长让孩子听话,孩子就养成了顺从、被动的习惯,不能主动思考问题、主动学习。
美国的妈妈对孩子不是这样说的。孩子回家,妈妈就问,汤姆有没有问老师问题?问老师什么问题?美国的妈妈鼓励孩子问问题,孩子就开动脑筋,积极 思考,养成爱发问、勤思考的好习惯。孩子不拘泥于书本上的、老师的知识范围,勇于探究,善于创新。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从提问可以看出谁是中 国的记者谁是外国的记者。中国的记者远不如外国记者积极,而且提的问题相对刻板。外国记者思维活跃,反应积极。
日本的妈妈对孩子也不是这样说的。次郎,你有没有帮老师做事?有没有帮助别人做事?妈妈的问题对孩子的成长有导向作用,家长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 成长方向。日本的妈妈关注的是孩子要帮助他人,帮助他人的孩子不会吃亏,他将得到更多。乐于助人孩子,积极主动、关心别人、善良热情,能团结他人,将来就 有团队精神,人缘也很好。
法国的孩子在想什么?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调查令人震惊,有的想周游世界,有的想改造地球,有的想遨游太空。中国的孩子想什么?想搞好成绩,考上好 的大学,想自己有个美好的将来,想摆脱沉重的课业负担,想到野外呼吸自由的空气。一个小学生的理想是,买彩票中大奖,然后周游世界,再买个官做做。我们现 在的孩子面临全球的竞争,他们将来要跟日本的孩子、美国的孩子、德国的孩子竞争,要和全世界的孩子竞争。就不能自私自利、固步自封、不会合作,就不能没有 远大的目光和非凡的气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