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力成本 “水抬船高”是必然趋势
    眼下人力成本上升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说“在建筑工地搬砖头,一天也能挣百八十元”,工资高了员工自然高兴,可也有企业面对人力成本的上升喊“亚历山大”,甚至有老板把企业迁往偏远地区、以应对人力成本的上涨。当前一方面存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要实现居民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小康目标。
    人力成本上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企业招工难。根据每年春节前后的用工情况统计,占总人数八成多的外地员工都将在春节前返乡,由春节返乡潮造成的缺工至少将一直持续到2月底,有的干脆就不在返回原来的企业了。于是,就导致了一些企业的“用工荒”,许多企业采取措施予以应对。一些企业推行返岗补贴制,员工节后返岗早来一天补贴50元至100元,来得越早补贴越多,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员工返岗,甚至去年底媒体还曾报道过,武汉有家企业开出了“荐工奖”,推荐一名员工最高奖超2000元。
    其次是苦累脏险活的岗位很少有人问津。比如:在建筑行业上的泥瓦工、电焊工、架子工,在电力企业的保温工、锅炉检修工等等。他们不论盛夏酷暑还是天寒地冻,都要爬高上低,起早贪黑,整天像个陀螺似的,不停地忙碌着、辛苦着。虽说工资拿得高一点,其背后艰辛程度又有谁能真正体会到呢?这群人拿的可是血汗钱,是拿今天的生命健康换明天的养老钱,倘若哪天干不动了,身体出现了问题,他们就要离开岗位,离开单位。即便是职业病,也难以获取企业的赔偿。
    再次是受当前物价上涨因素影响。现在不论在什么行业,或是从事什么工种,没有千元以上的工资就很难过个温饱日子,而这点工资只够养活自己。咱中国老百姓不论在什么年代,都要把吃和穿放在首位,就连过去的官员也是如此: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有人曾估算过,现在一千块钱只相当于六七十年代的二十五元,一百元若到菜市场转一圈,很快就花个精光,但菜篮子里还看不到什么菜。前几天,我到菜场买了一斤河虾就花掉五十块钱,再买点新鲜的蔬菜,这一百块就所剩无几了。用老百姓的话说,现在人民币贬值了。
    此外,人力成本上升,说明科学技术在日益飞速发展。在企业不论是现代化、自动化、科学化的生产流程,还是新产品、新工艺的问世,都离不开人的智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脑力劳动。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挖掘人才,而人才的工资也随行就市。笔者身边就有个曾在一家企业做销售的朋友,也算个知深老销售员了,人脉关系相当雄厚,每年也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他嫌这家企业给自己开的工资太低,曾几次与老板协商都无济于事,最后他还是另谋高就了。因为现在同行业的企业也相当之多,竞争也相当激烈,只有企业开的工资高,才能把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给吸引过来。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们看待企业开出的工资就是对自己价值的一种衡量,是自己一种能力的展示。这就像有些官员到了什么级别享受什么待遇一样,只不过这些人才靠的是本事拿钱。正所谓,有智吃智,无智吃力。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随着国家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许多企业生产流程都由过去手工劳动变成自动化程度,人员由多变少、由少变精。这是生产工艺进步、技术创新、大力解放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用工形式已经向知识化、现代化、数字化的方向迈进。在一些企业的车间或班组,原先需要好几个人的活,现在只要一个人轻轻按下按钮,机器就可以成品量地生产了。与此同时,据笔者了解,在有些企业还实行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用工机制,即:精一门、懂一门、会一门。为调动这些人勤学苦练,企业也在加薪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激烈和鞭策。比如:有一门起重指挥证,还有电焊工和钳工证书等,就可以享受每人每月每证100元津贴,也就是说,这三个证书每月可拿300元津贴。这样人员少而精,少而优,人力成本自然就上升了。如今,中国老百姓越来越理性地看待自己就业环境了,那种低工资、恶环境、无保障的企业和岗位很难有市场空间了。一方面是人们劳动维权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各地查处劳动纠纷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一些小企业、小作坊为了逃脱查处,或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就如同无头苍蝇,东逃西躲,但不论怎样,企业员工要涨薪、劳动有保障、生活越来越幸福、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这些都是大势所趋,都是老百姓的梦,这同时也是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