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13|回复: 2

[深圳杂谈] 新华调查:熟视无睹的监管——深圳“海砂危楼”追踪

发表于 2013-3-20 08:20: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用海砂建楼在建筑行业早已不是秘密,而是一项“潜规则”,相关规定早在2004年就已出台,不合格海砂流入建筑工地也曾被媒体屡屡曝光,而相关监管却迟迟没有跟上。
  
5.jpg
3月15日,深圳市罗湖区鹿丹村社区住户巫大妈将手放进墙体裂缝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鹿丹村社区因为建设时使用海砂,24栋居民楼大部分都出现楼板开裂、墙体裂缝等问题。

  新华网深圳3月19日专电 题:熟视无睹的监管——深圳“海砂危楼”追踪

  近日,媒体报道海砂中超标的氯离子将严重腐蚀建筑中的钢筋,甚至倒塌,这样的“海砂危楼”在深圳比比皆是。

  记者调查发现,用海砂建楼在建筑行业早已不是秘密,而是一项“潜规则”,相关规定早在2004年就已出台,不合格海砂流入建筑工地也曾被媒体屡屡曝光,而相关监管却迟迟没有跟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08:21:36 | 查看全部
  有规定、有案例、没强制性检测

  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总学术顾问韩宁旭表示,钢筋锈蚀程度取决于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将氯离子超标的海砂混入混凝土中,对钢筋锈蚀有促进作用,从而降低建筑物使用寿命。

  实际上,不合格海砂流入建筑工地并非个案。2007年,福建省平潭县金海岸花园违规使用海砂;2011年,深圳沙头角碧海度假村等建筑因使用海砂在建成仅20余年后变成危楼;2012年12月,佛山的世博嘉园等4个在建楼盘项目,被曝涉嫌违规使用超标海砂……

  而早在2004年,《建设部关于严格建筑用海砂管理的意见》中就已明确写道:一些沿海城市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利用海砂拌制混凝土和砂浆,使建筑工程出现了氯离子腐蚀情况,降低了工程的耐久性,给工程质量带来了隐患。

  意见明确要求:“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海砂必须是经过专门处理的淡化海砂。公共建筑或者高层建筑不宜采用海砂。”“对钢筋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对预应力混凝土不宜用海砂。若必须使用海砂时,则应经淡水冲洗,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

  据了解,受河砂资源减少的影响,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海砂日益普遍。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胡建文说:“使用海砂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节能科技与建材处副处长祖黎虹说,目前,深圳市场上河砂的占比的确不大。

  记者发现,目前,建筑工程不能使用未经淡化处理的海砂已是业内共识。然而,为何仍有近一成氯离子超标海砂在市场内流通?

  记者走访建筑工地发现,预拌混凝土进入工地时,虽然也会做试块检测质量,但检测的仅是强度,并不包括氯离子指标。

  深圳一建筑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混凝土由砂子等多种材料制成,因此一些混凝土搅拌站会通过使用低氯离子含量的其他材料,把未经淡化处理的海砂混入其中,从而降低购砂成本。而根据规定,禁止在施工现场自行搅拌混凝土和砂浆,都要使用预拌混凝土。“检测应该在搅拌站那个环节,进场的时候,已经没法检测了。这意味着施工方对材料质量的把控力减弱了,而政府的监测也没有相应地强化,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监管薄弱环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08:22:22 | 查看全部
  有人检查就进合格砂子,没人检查就进不合格的

  日前,在通报建筑用砂氯离子含量突击抽查不合格率为9.7%的同时,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还公布了另一组数据:2012年全年建筑用砂例行抽检不合格率3.9%。

  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刘南渊对此的解释是:“突击检查情况下一般比例行检测要高一些。例行检查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做得好一点。”

  刘南渊还表示,目前氯离子并非强制检测项目。他说,按照国家标准,没有规定使用单位必须检测氯离子项目。因此,监管部门只是在有怀疑的时候,才对搅拌站和工地进行检测。“现在每个季度例行检查一次,对有问题、有怀疑的我们再进行不定期抽查。”

  原来,例行检查的时间和套路早已被混凝土搅拌站摸透了:相关部门要来检查的时候,就进合格的砂子;平常没人检查的时候,就进不合格的砂子。

  业内人士认为,在海砂使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亟需加强对海砂淡化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监管,绝不能让不合格率维持在高位水平,增加建筑物安全隐患。

来源: 新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