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子垭南煤矿积极构建班组协同创新平台
川煤集团广能公司李子垭南煤矿  李晓波
    川煤集团广能公司李子垭南煤矿基层班组在克服经营成本年年上升工作中强化用科技创新降本增效,为职工积极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基层班组职工通过平台协作,创新效果显著提升,创新氛围空前活跃。
    开展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推进创新体系协调发展。李子垭南煤矿在职工创新工作中强化产学研结合,积极与重庆大学、重庆煤炭工程学院、西安科大等院校合作,逐步建立起了产业化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成果转化相统一的协调发展机制。今年投入巨资与西安科大开展了锚网支护科研项目,并相继邀请西安科大惠兴田教授和重庆大学曹树刚教授多次到矿给基层班组职工讲授矿压及锚杆支护和矿压及综合机械化采煤,全面提高基层班组职工知识积累和协同创新能力。
    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优化基层创新资源配置。各基层班组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实际,在创新工作中建立了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学习培训制度、科研活动计划、创新项目、科技创新成果发布、考核奖励等制度,并开展“名师带徒”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营造创新的氛围,扩大创新的队伍,提升创新的潜力,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2013年新年伊始,该矿采煤二队的胡兵创新工作室通过采煤、机电、电钳优化资源配置协同创新,就在5135伪俯斜综采工作面试采攻关中成功攻克了端头支架前端飞矸伤人隐患、11/24综采支架顶部加设梯形箱体增高支架高度的回采方法、综采支架架设木垛接顶的处理方法、俯伪斜综采支架防倒防滑的安全处理方法等多个难题。
    整合企业创新资源,加强创新的协同合作。在职工创新工作中,李子垭南煤矿工会建立了职工创新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由相关职能部门的技术权威参与指导,及时对职工中出现的好的点子,好的建议进行技术帮扶和技术指导,同时对相关学科的技术人才和技术资源进行整合管理,确保了职工创新的触觉能伸向更广更深的领域。荣获2012年度全国总工会能源工会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的采煤二队班组职工刘仁荣对此深有感触。2013年3月5日,在现场操作中,他发现使用四对八梁的5135工作面上出口每次移动梁子时,将支柱卸完后,人工肩运至支护处,钢梁长,而且很重(每根钢梁大约150kg),导致支护时职工的劳动强度大,安全威胁大。他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初步提出了利用前探梁工作方式安设吊滚滚动移动梁子的方法。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职工创新技术指导小组的支持。在最后经过精密计算和现场演练,于3月15日设计出了“四对八梁迈步行走的吊挂行走方法”,直接在吊滚上进行滚动移动梁子,减少了人工肩运的重体力和工作中的安全威胁。
    强化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防止重复研发。李子垭南煤矿在鼓励基层班组职工广泛深入生产现场、生产实际围绕“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方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党的建设、生活后勤、群团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经济技术创新、班组、队务管理”开展创新的同时,强化了创新信息交流制度,在保证创新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创新平台,统一进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全矿技术创新骨干能够及时、充分享用所需要的科技资源,提高整体的科技创新水平的同时避免重复研发,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现象出现。
    “班组职工,囿于专业知识和文化的欠缺,在创新工作中虽有想法有时可能不能一下子付诸实施。为此,我们工会就应该发挥创新和协调职能,及时发现,发掘职工群众中的智慧,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及时从专业技术层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全面推动企业创新能力上档升级。”3月20日上午,在李子垭南煤矿职工创新工作专题会上,该矿工会主席杨万银再次向技术创新指导小组的同志们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