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月18日,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半坡采区机组队八点班班前会。
职工李明勇正在对当班需要支领的材料进行统计:套包5个,螺栓5条,刮板输送机七星机轮对一个。理好明细后,他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5000元材料“代金券”向库房走去。
“今天都领些什么料?”在库房门口,李明勇正好遇上经营副区长易国权。老李按照之前拟定的领料计划如实向易国权作了汇报,没想到换来易区长哦一顿批:“七星轮对怎么要领新的呢?不是前几天刚送一个到生产服务公司修复吗,跟踪一下修好没有,修好了领去照样可以用啊,总想着领新的,月底材料费超支了,反正是用你们的工资来抵账”。一句话提醒了张贵超,他电话一联系,果然已经修好,当天少领一个七星轮对,节约材料费4000多元。
上面所说的“代金券”,是土城矿年初推行的一种材料管理模式。所谓“代金券”,就是根据各队组当月任务量和生产作业现场的施工环境、条件等,按照任务定额,给每个队下达一定的材料费用,按照当月材料费总额的80%向各队组发放代金券。代金券的面额从5万元到500元不等,队组支领代金券后,按照每日生产任务情况对应领取材料设备,当日消耗多少材料费,每个点班的班末由验收员逐一统计核算即可一目了然。月末由采区经营办对各队组支领材料的代金券进行统计,有结余的可以顺延到下一个月,超支的进行奖罚。奖罚标准为5%,奖罚的对象为队组大队长、机电队长、验收员和技术员。
“这一招还真管用,很多队长转变了只算产量账,不算成本账的做法。过去因为材料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领取,在材料等成本方面基本上对他们没有约束。这样一来,队长在想方设法增加产量的同时,也在大手大脚地消耗材料,出现了产量高而亏本的现象。代金券就是要让班队长既“当家”又知“盐米贵”,使队组成为企业的一个核算单位。面对手里5万元、1万元到500元不等的代金券,每次领料都要再三抉择,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什么急用什么缓用,让班队长每天学会掰着手指头算账”。土城矿经营办主任严宗波说。
小小“代金券”管理模式在全矿各个班队组中掀起一股人人当“账房先生”的热潮,很多队组在这一模式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不断延伸经营管理链条,采四区实行成本倒算法,把经营指标细化到了每一名职工的头上,变挑担子为扛担子,如果哪个人在其中偷奸耍滑,势必造成材料费超支,超支了就要扒开浮土找裂缝,大手大脚者将会自掏腰包填平材料亏空的大窟窿,从班队长到职工一个也跑不掉。他们采取材料费投入与当月任务量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产出与投入比例计算材料费消耗。月底一算总账,按照节约超支的2%进行奖罚,在各个采区的班队组,那可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材料支领抠得紧的,再加上任务又完成得好,除了可观的工资,额外还会得到一笔经营效益奖。平时大手大脚惯了的,三百五百从口袋里往外掏,职工有怨气,队组士气低落,明明有些东西可以用旧的偏偏要领新的,肠子都悔青了。
“现在,‘代金券’管理模式已经在全矿各个单位全面推开,推行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就是让班队长和班队组职工转变传统落后的意识,把公家的材料变成职工个人工资,逐步扭转过去那种先干活再算账的不良风,让先算账再干活的良好风气在职工中扎根”。 “不学会算细账,钱袋子就会瘪下去,在材料考核这个问题上,奖就是奖,罚就是罚,谁也帮不了你。过去是一人算账,现在是人人算账,过去是月底算总账,现在是日日算小账”。谈起代金券的好处,土城矿的班队长们如数家珍。(刘佳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