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3|回复: 1

各大医院的耳鼻喉科都会接诊许多因飞虫入耳的患者

发表于 2013-3-22 10:41: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随着天气转暖,小飞虫也多了起来。每年春季,各大医院的耳鼻喉科都会接诊许多因飞虫入耳的患者。家住北京郊区的丁丁(化名),前几天在户外玩耍的时候,突然有只虫子飞进他的左耳里。爸爸和妈妈想了各种方法,但始终也没能把虫子弄出来,虫子反而越钻越深。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吴大真提醒,飞虫钻进耳朵自己千万别乱掏,尤其是小儿耳道和鼓膜娇嫩,最有可能受到损伤而影响听力,甚至造成耳聋。
    由于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稍有保护不当便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可谓“耳里不揉沙子”。
    更何况飞虫钻入耳朵后,在耳道内爬行、活动,人们更会感到耳朵奇痒难忍、坐立不安,急于把它弄出来,但情急之下采用不当的方法反而使虫子越钻越深,严重时引起耳道划伤、中耳炎、鼓膜穿孔,甚至耳聋。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尽快就医,请医生用耳镜、镊子等工具夹取。
    吴大真说,一些“土办法”也可以把飞虫赶出来。比如把孩子抱到暗处,用手电筒向耳道内照射,飞虫见光后会被引出来;或者在耳道内滴入橄榄油、花生油等食用油数滴,等耳道内飞虫淹死后,再用温水清洗,或用摄子将淹死的飞虫夹出。
    此外,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粘附小飞虫的作用。因此,一个月最多掏两次就可以了。掏得过于频繁,使耳朵失去了“天然屏障”,飞虫入耳造成的伤害也就更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3 14:52:58 | 查看全部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