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0|回复: 0

[深圳新闻] 深圳突袭“3月限涨” 房企急谋“现金为王”

发表于 2013-3-23 21:57: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龙飞

国五条的大棒高高举起,尚未落下。随着深圳传出2013年房价只许跌不许涨的“限涨令”出台,各地方调控细则出台的消息也甚嚣尘上,但这些消息均遭到了官方否认。

另一方面,乘着空窗期开发商急谋应对,进入3月中旬,陆续有香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公司宣布发债融资,而正在谋划发债的房企更不在少数。

调控之下,现金为王。然而与两个月前不同,从2月底开始香港债市不断收缩,阳光普照式的行业狂欢难以再现。

限涨令突袭

“现在只要有融资能力的,肯定开足马力。”一位总部在华南的上市房企财务负责人表示,虽然国五条细则未定,而现在市场环境也优于2008年,但调控肯定会成为常态。

最近坊间盛传北京、广州等地国五条细则落地,很多都是内容俱全而且明确发布日期,但两地均出面辟谣。3月19日凌晨,广州国土部门甚为少见地在微博紧急辟谣,称网上文件均为谣传。有业内人士表示,京广两地细则悬而未出,主要原因是在等“部委版”的指导意见。

同样的,这些天深圳国土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也苦不堪言,深圳发布“限涨令”的传闻让他们一下子又走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3月13日晚,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重申,深圳正在沿用两年来调控楼市的做法,执行关于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一房一价等规定。

但3月中旬,有业内人士爆料,深圳房地产调控再次加码,2013年新房均价必须是“零增长”或“负增长”,绝对不可以出现“正增长”。国土部门已经严格限制超越价格红线的项目备案登记,超出政府限价的项目将不予备案。

《中国经营报》记者多番了解后确认了该消息。三月上旬,深圳国土部门各分局分别召集辖区内房企开会,在会上做出了这一口头通知,这就是业内人士口中的“限涨令”。

记者在向深圳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下称“规土委”)查询时,对方表示这只是近期传达给开发商的调控精神。要求2013年深圳所有新盘,成交均价必须实现月度环比无增长。

但有开发商表示,这一限价不再是按照区域均价或者全市均价计算,而是细化到每个楼盘、每期项目,均不得超过上月价格。

3月15日,深圳市正式出台了《深圳市商品房预售价格备案办法》(下称《办法》),商品房预售价格备案实行一套一备案,直接规范商品房预售价格。《办法》限定,地产商在商品房预售之前,应按房地产预售许可证核准的商品房套数,一次办理全部商品房预售价格备案。预售过程中,如果价格调整幅度超出最近一次备案价格上下15%,必须在调整前变更售价备案,否则将遭行政处罚。此《办法》从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

事实上,深圳限涨政策并非首次推行,早在2011年4月,规土委采取新的预售备案系统,对每个项目进行价格上限限制,分片区制定均价上限,超过价格上限的将不能获准预售许可。同年7月,深圳限价令升级,对龙岗等区域新房,按月实行限价,要求环比不能超过上月。当年深圳的限涨令,曾一度让深圳市场占比较重的上市房企股价大跌。

“到了2012年,这一措施已经放松了。”一位深圳当地房企高层向记者表示,政府再次将定价权交还给市场,“没想到,今年再度举起这一违反市场规律的措施,而且没有预留任何反应时间。”

让市场觉得不平的是,3月份这次限涨令是以2013年2月份的成交均价为基准,而2月是房地产行业的传统淡季,在春节的冲击下,往往成交量小且成交均价有很大偶然性。这意味着一些习惯以“低开高走”策略定价的楼盘,接下来就更为尴尬。

深圳此次“限涨”源于房价的快速走高,国际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月深圳房价环比上涨了2.2%。根据深圳一手房每日成交均价计算,2月深圳一手房成交均价为19964.89元/平方米,环比1月上涨了5.4%。在国五条再度强调,地方要做好房价上涨规划的要求下,深圳不得不再度祭出限涨的大旗。

深圳规土委表示,除了限制价格外,接下来,将陆续推出包括限购、差别化信贷等等调控细则。其实除了深圳外,各地国土住建部门都在加快制定国五条的实施细则。据了解,包括广州、北京等地落实的细则均强调“升级”,无论限购还是房贷等措施均比此前有所加强。

企业发债忙

在宏观调控高高举起的大棒之下,房地产企业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现金为王”的策略。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海外融资》报告显示,相比2012年全年20家内地房企,海外融资600亿元的总金额,2013年仅1月份有17家内地房企成功发行了420亿元的海外债券,发债数量与所获资金均已远超2012年全年的一半。

3月13日,佳兆业集团[0.00%]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截至3月12日,公司及附属公司担保人与瑞信、摩根大通、汇丰及工银亚洲就发行了2018年到期的5.5亿美元8.875厘优先票据订立购买协议。

这实际上已经是该公司今年第二次发行海外优先票据了,今年1月,佳兆业就发行了2020年到期的美元优先票据,融资5亿美元。

同样在3月获得投资者追捧的,还包括刚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万科。3月7日深夜万科宣布,公司顺利完成首次境外美元债券定价,对外发行8亿美元的5年期定息美元债券,年票息率2.625%,每100美元债券发行价为99.397元,折合年收益率2.755%。

这些还算是房企中的幸运儿。“可以预计未来一个季度,融资难度将增大。”上述上市房企的财务负责人表示,现在一些项目的开发贷已经开始收缩,雪上加霜的是,曾被寄予厚望的境外债市融资难度也开始加大。

市场效应很快显现出来。2月22日,在香港上市的旭辉控股决定搁置发行高收益债券的计划,该公司原定发行5年期3亿美元的债券,拟定的息率高达11%~11.5%。但由于市场反应冷淡而被迫搁置,同样,合景泰富[1.06%]也在2月底宣布放弃在香港的发债融资计划。

香港房企债券受压,除了由于陆续推出的调控措施外,美元走强也使得这类美元债券二级市场价格下跌。

困境之下,开发商不得不将目光再度集中在房地产信托之上,用益信托发布的统计显示,2月份共成立房地产信托52款,募集资金162.95亿元,占所有信托产品的33.98%,高于1月29.49%的占比,也远远高于去年22%~23%的占比幅度。这显示,房地产信托再度成为开发商的救命稻草。

但2013年是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兑付高峰,据中金公司数据,今年到期的房地产信托规模达到2816亿元,总还款额为3100亿元。有专家表示,如果这些产品的兑付出现问题,将引发市场的连锁反应。

这并非无的放矢,3月中旬,安信信托[1.07% 资金 研报]就“昆山—联邦国际”资产收益财产权信托项目的诉讼情况发布澄清公告。公告披露,一个成立于2009年9月的房地产信托项目,在去年因房地产企业无法按时足额偿还信托项下借款,被提起金融借款纠纷诉讼。

业内人士认为,国五条出来之后,房地产企业人心惶恐,借机发债或者求助信托都是为了抵御可能出现的调控寒冬。但调控能否止住楼价上涨的势头,开发商能否顺利过关,这一切还有待新国五条细则落地。

来源:中国经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