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作衣“众生相”引发的思考
作为冶炼行业,独具特色的工作衣不仅是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的一种劳保用品,更是代表着公司的企业文化,富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深刻的含义。蓝色是博大和理智的色彩,也是永恒的象征,“豫光蓝”就是我们豫光的鲜明标签,它象征着我们的豫光开阔、博大、深远、平稳。更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处处蕴含着一种力量。
笔者记得去年的时候,公司曾把职工的着装要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每到吃中午饭的时候,公司就会安排专人检查工作衣,发现谁的工作衣又脏又烂,就要问是哪个分厂的,还要进行考核通报。以致于许多员工为了不被逮着,就让别人捎饭,但捎饭也不让好好捎,说生产车间环境不好,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一听说公司检查工作衣,职工们的心里非常的犯难。可不知啥时候,这项工作却停止了,一切都又恢复到了从前,职工们再也不用为工作衣的不合乎要求而进退两难,各种各样的工作衣也就重新“闪亮登场”了。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也曾深深地思考过。都说看问题一分为二看待,先从职工说起。谁都想穿着干干净净的工作衣上下班,因生产环境和岗位的特殊性,抹点油污,烧个烂洞是在所难免的,工作衣脏烂的另一层含义则说明职工工作卖力,干活扑身。但这不能以偏概全,有的职工由于缺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操作时毛手毛脚,反正干的就是这活,脏就脏了,烂就烂了。笔者想不通,公司投建的洗衣房就是为职工服务的,非常的方便,勤洗勤换并不是太难的事,为何会始终出现“衣衣不舍”的情景?有的员工一身工作衣能穿一个月,简直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有的员工说了,现在公司有制度规定,领工作衣还得交旧领新,就算再烂也不能扔掉呀!再从公司说起,每每提合理化建议,职工提的最多的就是劳保发放的少,周期长,工作衣不够穿,这个问题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公司也曾专门对某些岗位的劳保发放做出了一定的改进,但这个度是不是有点小,依旧解决不了现存的问题?一件工作衣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因岗位的差异答案也不尽相同。但又能如何改变这个现状,也是需要公司领导的密切关注。
如何能让职工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立足于生产中,不再让“千姿百态”的工作衣成为“刺眼”的“艺术品”,笔者认为这需要职工和公司的密切配合。对于职工来说,首先要有爱护工作衣的心态,工作的时候,要瞻前顾后,谨慎操作,减少对它的“伤害”,其次要做到勤洗勤换,保证工作衣干净整洁。对于公司来说,一是要在工作衣的制作中,通过对比筛选,选出质地优良、集“防火、防水、防油”于一身的面料,增强它的特性和使用寿命。其次,要多下基层调研,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劳保发放制度,并根据岗位的不同,适当地增加工作衣的发放数量或者是缩短发放周期,才不失为上策。
为了公司的形象,更为了让工作衣真正成为保护职工的第一道防线,在起到作用的同时而又不失它原有的本色,公司和职工都应该有所行动,期待着大家一起努力吧!
(精炼厂 崔伟)
然而,在基层一线的生产工作中,因岗位的不同,工作衣却以不同的“众生相”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炉前工穿的工作衣虽谈不上是“千疮百孔”,但“漏洞百出”者却极为可见,机修工的工作衣是油迹斑斑,许多人都能从工作衣的特点上来分析出某人的工作性质和岗位的差别,但凡干净整洁的,不是岗位好的就是管理人员级别的,而脏乱不堪的绝对是岗位一般的一线工人。笔者所在的精炼厂,因工作性质的原因,许多职工的工作衣都非常具有特色,尤其是电解工和始极片工序上的职工,他们的工作衣经常是满身的油污,且不说他们穿在身上是啥感觉,光让人看着心里就觉得不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