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各地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职教工作管理体系,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职教管理人员及教师,职工培训也被列入了各单位的议事日程,能够分期举办运管、路政、财务等类型的培训班。这些培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公路工作的开展,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意识有所增强,但大多数培训仍带有任务性、被动性、浅表性的特征,很多培训走形式,缺乏系统规划、培训理念落后、培训形式缺少创新、配套措施不完善,明显滞后于培训的实际需要。
加强和改进职工培训必须在机制、形式、方法和保障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建立相对完善、充满活力、具有行业特色的培训体系,使培训成为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
建立学习型组织
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第一优势的理念,优化人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把持续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培训无目的、无动力、无压力、无保障的问题。要根据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能力建设需要不断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岗位培训、考核评价、选拔使用、表彰激励、社会保障等环节的制度建设,促进人才有效流动,着力优化人才结构,不断提高人才素质,为各类人才提供晋升发展通道,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
制定分类培训计划
要建立健全行业人才调查管理系统,定期发布行业人才资源统计信息和行业人才发展报告,为行业人才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要根据行业发展规划,以增强人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制定职工短期、中期和长期培训规划,以教育和培训环节的知识拓展与更新为重点,分层次、分专业、多渠道地开展培训活动,推动工程建设与养护、道路运输、管理服务、安全保障、交通执法和信息技术等各领域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根据职工理论知识、业务水平、操作技能、岗位职责、兴趣特长及其职业发展规划,量体裁衣,有的放矢,按需定制,分类培训,充分调动每位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潜能,使培训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
创新培训方式
要加大培训宣传力度,使培训的任务、目的和意义深入人心,使职工通过积极参与培训活动来增长才干和能力。
要尽快转变传统的培训观念,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满足需要和激发兴趣两个方面,帮助职工自觉实现“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要加强交流合作,整合利用行业和社会培训资源,加大与高校和科技部门的合作,继续推进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要鼓励“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方式,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名师带徒、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学术交流和挂职锻炼等活动项目,让课堂延伸到工作一线。切实出台一些激励措施,鼓励自学自强,对学有所成者予以重用或重奖,营造一个人人爱学习的氛围,使尊重人才、渴望成才蔚然成风。
强化保障措施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和“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政策,落实职工培训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责任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以及交通运输部确定的每年按各类交通规费1%的比例提取教育经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企业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等均应按规定要求提取培训经费,保证教育投入逐年增加。要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逐步完善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更为合理。要积极开展职业技术鉴定工作,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等关键岗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并按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要建立高水平的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远程教育网络,大力推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变革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手段和方法,改进培训管理,努力提高基层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来源: 《中国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