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8|回复: 0

[职场百态] 让“非名校就业歧视”休矣

发表于 2013-3-27 11:38: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让“非名校就业歧视”休矣
  “就因为本科就读的不是211高校,找工作屡屡碰壁。”武大的一博士生本科就读于二本院校,今年在武汉找工作的她屡屡碰壁,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这几天,武大校园BBS上的一则“吐槽帖”让众多大学生热议“本科非211”现象。
  “211工程”和“985工程”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先后在高等教育领域重点建设的项目,“211工程”大学全国只有112所,“985工程”大学全国只有39所,总共才151所,相对于全国2000多所普通高等学历院校来说,真是太少了。只招这151所院校的学生,无疑是对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歧视。《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对于“非名校就业歧视”,用人单位往往搬出单位拥有用人自主权。但是,倡导用人自主权与反对就业歧视并不矛盾,尊重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并不意味着招聘行为可以完全不受约束,甚至无视法律法规。用人自主权与就业歧视的分界点有两个,一则是否合法,法律明文禁止的,用人单位就不能拿“用人自主权”来进行辩解;二则招聘的岗位必须是唯一限制的,只有甲能干而乙不能干,否则,没有得到公众认可的招聘限制,如年龄、学历、专业、相貌、社会身份等限制,都涉嫌就业歧视。当然,只招聘“211学生”也不例外。
  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广纳群贤。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却连博士求职也要被“查三代”,真让人匪夷所思。
  “非名校就业歧视”屡禁不止,还有一个原因是,劳动者合法就业的主张缺乏保障,没有专门的机构一站式为受到就业歧视的劳动者维权,使得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监管制止。
  我国的《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就业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排斥非“211学生”,属于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关键是执行不到位让有关法律法规成了一纸空文。而“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厘清了问题的根源是必要的,但更必要的是如何采取跟进对策,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让法律法规不再成为画饼。这就需要法律执行别当“看客”,比如,我们也可以设立诸如公平就业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一旦接到劳动者就业歧视的投诉查实后,对就业歧视者严厉处罚。毕竟,一个文明法制的社会,必须以尊重人格尊严为圭臬,必须确保社会底层人群和弱势群体不受歧视与侮辱。
  来源:工人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