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2|回复: 0

热议十八大:透过媒体看变化

发表于 2013-3-27 19:31: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搜索引擎输入“十八大报告”,网页数量377万页,新闻数量也高达193万条,而这些数字可能还将继续增长。在媒体的十八大报道中,有人看到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有人看到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方向,而更多人看到的是中国未来的新希望。

  “美丽中国”受关注

  专家谈、代表说、微博互动……电视、报纸、新媒体……各种渠道、各种内容、各个角度,对十八大报告的解读是全方位的。无论是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还是从“建设”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媒体的解读中,这些十八大报告中蕴涵的新意被反复提及,而其中首次出现“美丽中国”是最抢眼的内容之一,这个颇具诗意的词语代表着“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勾画出一幅绿色的发展图景。

  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以“美丽中国”征集意见时,回复者甚众。民众关心,媒体自然关注,而由此引发的连锁效应也纳入媒体报道范围。《证券日报》的《“美丽中国”5年撬动8万亿绿色投资 3只股从中受益》、《南方日报》的《“美丽中国”概念股逆市走强》,无论是股票分析还是证券分析师解读,文中都传递着一个信息——“美丽中国”的提出,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和认可。

  聚焦代表关注一个群体

  “十八大代表热议……”是在有关十八大新闻中最常见的标题之一,《我当代表》、《代表手记》、《代表日记》……各种媒体上类似的栏目还有很多。

  “‘我给大家读一首诗,代表一线职工的期望。名字叫《找到新期盼》。’巨晓林清了清嗓子。‘找到了,找到了……’刚读了两句,巨晓林就哽咽了,此时全场代表集体鼓掌。”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的传播,这位带着新期盼的农民工代表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巨晓林所受到的瞩目不仅是因为他的动情,更因为他所代表的群体。《北京日报》为其作了最好的注脚:“每个党代表代表的,都是一个巨大的群体。巨晓林代表身后的队伍尤其庞大,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怀着对新生活的渴望,努力通过劳动实现梦想。艰辛,挫折,已经很难让他们掉泪,走进人民大会堂,聆听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产生的强烈共鸣却让他们心潮澎湃。只有最忠诚的感情,才有最朴素的表白……”

  中外记者无障碍交流

  十八大不仅是中国的盛事,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十八大开幕不久,BBC电视台就在头条作了报道,关注的重点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还有更多的媒体对中国的未来作出积极的预测,如韩国《中央日报》说中国模式将会成为世界历史上一段光辉的记录。俄罗斯《独立报》称十八大将确定中国未来会成为怎样的强国,这对世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世界关注十八大,外媒发出声音的同时,他们也是我国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11月11日前,“提问姐”可能还不是谁的专称,但在这天之后,网友把这个称号给了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女记者,因为在十八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上,她连续两天抢到了提问机会。更引人注目的是她的开场方式——“我是来自……请问……我自己给自己翻译:I’m from...”中英文提问自己全包,还在提问中引经据典,用了古诗词“更上一层楼”,她对中国的熟悉可见一斑。而这样的记者不在少数,十八大代表闫文静接受中外媒体集中采访时,法新社的记者就用中文对其进行提问,在无障碍的交流中完成了采访。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的时候,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的记者费佳也用很流利的中文作出回答。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有133个国家和地区的378家电视机构转播或部分使用了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的节目信号。重视,可以说是外媒对十八大报道的总结,而这种重视的产生也是自然而然的,正如普罗派乐卫视总制片人摩根所说,“我认为中国在以自己的方式发生着变化,这种改变也影响着媒体报道中国的方式,这是很积极的事情,因为改变实实在在的发生了。”作者:郑伟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