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3年3月30日20时,全国各地企业的53名职工齐聚班组聊天室,参与讨论“班组天地”新一期的主题定制。大家一致认为,连续两期“班组天地”所做的“大多数职工摸不到创新的边儿”和“对职工的创新萌动慎说‘不可能’”的报道,深刻指出了企业职工创新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平台康总指出:提升创新能力需要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才有效,从中,笔者体会到:提升职工创新能力应内外兼修。
我们人人都在讨论创新,到底是什么绊住了职工创新的脚步呢?经分析,笔者认为,外因是体制羁绊:一直以来,创新都是高层技术人员的事情,成立的QC小组、科技攻关小组等,成员也都是技术管理人员,班组职工根本就没有机会参加。如果个别基层职工因为搞“小发明”、“小创造”而耽误了日常工作,反而会被处罚扣工资。久而久之,职工创新热情消失殆尽。内因是观念羁绊:创新是技术人员的事情,这是在企业所有职工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从来没有职工对此提出异议,如果在班组中发现了爱搞“小发明”并干出名堂的好“苗子”,也会被“提拔”到技术管理层,远远脱离了基层。职工对此顶多羡慕地说一句:“你看人家多聪明!”言外之意就是“这是非常正常的事”!
对此,笔者认为,提升职工创新能力,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修外”和“修内”并行。
“修外”:必须打破旧体制,企业要为职工创新提供平台,开通“绿色通道”。建立适应职工创新的机制,要根据职工的文化水平、班组实际来决定。通讯员蒲永燕所撰写的稿子中提到:甘肃省瓜州公路管理段创造性地将“技术创新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用经济杠杆推动职工创新积极性,就是很有成效的一个体制改革的实例。
“修内”:要打破旧观念,激发职工创新热情。改变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而应需要长期培养、循序渐进。只要企业有了相关机制,就不愁职工不参与。等到参与的职工多了,得到奖励的职工多了,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职工参与;“小创新”多了,就会引来“大革新”,就会实现“人人参与”。逐渐为之,创新观念就会在职工头脑中扎根,内化于心,固化于行,逐渐转变旧观念,形成习惯性新思维。转变观念,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侯秀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