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亿万富翁洛克菲勒说过;“一个公司,无论成败,首先都要处理好职工的福利问题,我认为这就是最好的企业管理方法。”
经过去年近一年的培训,豫光一线职工王燕则这样说:“我深深体会到,培训就是公司给我们最好的福利。培训可以让我们每位员工跑起来。”
笔者多次采访过由一线员工成长为国内有名的技术创新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拥军。他对怎样提高员工技术创新能力的看法,也离不开学习培训。他说:“提高员工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但要对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还须要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和合适岗位。这就像种树,不仅要选好苗子,还要有好的土壤、水分、阳光,加上园丁的施肥、修剪等。”
豫光十分注重员工的学习培训,为一线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王拥军原来也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他长期在一线工作。1992年被选派到西安冶金建筑科技大学学习。这次学习,成为他由一个一线员工迈向国内有名技术创新能人的阶梯。2002年,豫光在国内第一家采用富氧底吹工艺炼铅,他成为生产负责人。2003年12月,豫光上了第二条底吹炉生产线。他不仅参与了生产线的设计方案制定,并在施工、安装、调试过程中,对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技术完善。2010年,他组织完成了 “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成果,工艺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被列为行业“十二五”重点推广的十项低碳工艺技术之一。 在此基础上完成的“铅高效清洁冶金及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于今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豫光每年都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素质适应企业的发展规模。不仅调动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而且还吸引了一批厂外技术人才加盟豫光的创新,推动企业效益稳步提高。
豫光已打破蓝白领的界限,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公司注重从内部员工中培养干部,许多干部,包括高层领导都是从员工一步步干上来的。豫光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每次技术改造,技改人员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让他们在技术改造中得到最好的锻炼。工程完成一转入生产,主要技术人员便顺理成章成为各生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该公司董事长杨安国说:“我们努力为一线员工搭建学习培训平台,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
近些年,豫光为员工成长还出台一系列制度。公司先后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技工技能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打通了各类人才成长渠道,形成行政管理、专业技术、技工三条发展通道,使每个员工都能寻求自己的发展和努力方向。
愿意学习,给你政策;想要干事,给你平台。这种传统,使一个有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毛泽东说过:“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这种良好的用人导向,促进企业一大批一线员工迅速成长,促进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屈联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