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打造优秀人才的净土
——新闻稿上《工人日报》感言
我的新闻稿在3月9日及3月23日《工人日报》班组天地刊出,虽然文学作品在省、市县及全国刊物均有发表,但新闻作品却是第一次冲出单位报刊,直接登上国家级大报,内心的惊喜无法言喻。多少年来,热爱文字的我一直在文学的领域里追求、探索,新闻稿只是偶尔写,写出的新闻稿苍白无力,拖泥带水。
2006年开始创作文学作品,从单位报刊到国家级刊物的发表,一步一步走来,离不开单位陈革宁主编的培养和造就。
就在2012年3月份的时候,我认识了宝徽集团的屈联西老师,第一次见屈老师,是在徽县一个火锅城,他托陈革宁老师请了徽县文联几个创作优秀的作者,其中就有我,屈老师豪爽、热情,不能喝酒的他为了不扫大家的诚意,为自己调制了特制的屈牌酒,一杯白水,一杯红酒,一勺三鲜汤,然后一饮而尽,真不知那酒是什么味道呢。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这个小小文学圈常常在一起聚会,在发稿费的日子,屈老师总会拿出自己的稿费和我们几个文字上的痴心人喝点小酒,谈及文字的话题,这个温暖而上进的小圈子给了我诸多的力量和前进的勇气。
就在这时候,屈老师推荐我成为《工人日报》中企互动的一名会员,最初,在互动平台随意参加了一个《相约七夕》栏目大赛,没想到,稿子贴出半月之后,10月份的时候,我的作品《七年》获得一等奖,工人日报社很快给我寄来了奖品,惊喜之余,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在中企互动平台浏览。
这期间,我认识了现任中企互动平台热心的会员、西南站站长罗勇,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我被平台各个版块精彩丰富的内容所吸引,经过罗老师的指导和推荐,我成为中企互动一名白金会员。
慢慢地,我发现这个平台丰富多彩,各种知识及各种写作,还有成套的奖励机制,来到这里,我被平台努力上进、团结温暖的氛围所感染,平台热情的老师对会员真诚的帮助和指导,给了我强大的自信。 这是一个扶持、帮助、打造人才的地方,我看到全国各个企业无数优秀的人才从这里脱颖而出。我就像一尾鱼,平台是大海,我一头扎了进去。
我开始第一次学写事评,对于新闻作品和杂文接触很少的我来说,事评有一定的难度。一星期一次的事评大赛,我一次也不放过,经过几个月的事评练习,在2013年元月,我的事评稿《三法管理助80后、90后成为企业的栋梁》一文荣获二等奖,之后《从根源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及《忠诚是立身之本,是企业无价的资产》两篇事评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与此同时,每周给《工人日报》投稿,采写了十多篇新闻稿都未见报,其中《农民工的冷暖在他心中》《班组新景象:智慧加巧干》这两篇,最让我感动的是,摄影专家老哥老师,罗勇老师,张春胜老师,胡小文老师,屈联西老师,汉中穆英老师,敬业心老师,为生歌唱老师,王新平老师,鸿雁老师帮我改稿。因为各位老师的热心和真诚,给了我一直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一直到了三月份,《工人日报》刊发了我采写的一篇新闻稿,随后,一篇主持词被《工人日报》刊用了一段,惊喜的心情可想而知,三个月的努力,无数个别人休息玩乐的时间,我在改稿,写稿,只为了心中那一份热爱,那一份执著和坚守!这一份成绩离不开平台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离不开这个温暖的扶持帮助打造人才的净土!
在平台,有着各种奖励机制,奖金、奖品、稿费,只要努力,就会拥有。而我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已获得了这三种至高的荣誉。
感谢各位老师,感谢我们的夏老师默默无闻的付出,在我们稚嫩而枯燥的文字里穿针引线,挑出精华,将一篇篇繁复的文字修改成最美的样子,她就像一轮耀眼的太阳,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脚步。而平台就是我们成长、进步的摇篮。
王旭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