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00|回复: 1

科技创新不但要“创”更要“用” (转帖)

发表于 2013-4-7 19:59: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个人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比其他碌碌无为的庸人强上百倍,可周围没有欣赏他的人,没人给他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就算再有雄才大略,也是无处施展,落得终日郁郁寡欢,终老南山,成为“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
    科技创新也是如此,科技创新“所在”是前提,“所用”才是关键。
    我们的员工通过不懈的努力,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钻研、请教,最终在某一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创新,这就有了“所在”的资本。可如果企业对此不给以高度重视,或者一个工程竣工后不进行总结完善,也不在新的工程中再推广运用,那么科技创新就变成虎头蛇尾,也没有了延续的生命力,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可能有人说,这个创新固然是好,可潜在的风险大、操作性不强,或者某个创新不一定就比原先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但只要有了创新的“所在”,为什么不能去大胆的“所用”呢?没有“用”,没有实践,怎么知道就没有效率、没有可操作性、没有效益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只有“用”了,才知道这个创新到底有没有“用”,到底好“用”到什么程度,不“用”就永远不知道,永远落后于时代的节拍。
    一个团队通过辛苦的钻研、耗费人财物后才得来的创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发明,都会比原先的工法有进步,对施工生产也是百无一害。所以我们更应该放心大胆地去尝试,瞻前顾后,永远吃不到科技创新带来的“满汉全席”。
    科技创新的成果,只有在“用”后,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也只有通过率先为己所用,在“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多的“科技创新”,才能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利剑。
    只“创”不“用”,犹如猴子掰包谷,掰一个扔一个,掰一天,手上也只有一个;既“创”也“用”,科技创新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不断迈上新台阶,企业的发展之路才越走越广阔!(陈卫东 付磊  来源:山东工人报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14:08:0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