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76|回复: 0

杨耕身:“红色井水”事件的“千年之问”

发表于 2013-4-8 09:09: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如果没有“红豆局长”的雷人言论,我不确定河北沧县地下水污染事件能够真的受到关注。现在,“红豆局长”已被免职,沧县对肇事企业进行调查处理。至4月5日晚,肇事企业向社会各界,特别是沧县小朱庄全体村民发表书面致歉承诺书,承诺企业对造成的污染物、污染源负全责,按照专家治理意见科学根治。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村民的重重疑虑。除了对企业的不信任,村民们对于当地环保部门的做法也颇有怨言。“企业负责人说每年检查都是合格。”另外,很多村民都觉得化工厂倾倒在村庄周边坑塘沟渠内的化工废料也对环境存在威胁。

一切终究需要面对生长于斯的村民的实际感受,一切也终究将验证于不久的未来。而事实上,即使我们愿意相信,地方政府及企业有足够的治理动机,却也终究没办法去相信,肇事企业真能像他们声称的那样,负起全责来。这并不是它想负便能负得起的责任。也终究没办法相信,他们可以对地下水进行“科学根治”。作为一种常识,治理地下水污染在技术上并不容易。中国公共环境研究中心马军主任曾经指出,要想完全净化已被污染的地下水极其困难,“要想净化已渗透到深层的地下水污染需要1000年时间。”

小朱庄村民的疑虑与追问,在客观上已成为一种“千年之问”,自然也成为“中国之问”。而且与此同时,中国防止或改善地下水污染的法律和制度,仍不完善。在这样一种现实之下,更不难理解小朱庄村民无望的“千年之问”。

免掉一个环保局长,并不意味着政绩思路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变。至于肇事企业的道歉与承诺,更不足以抚平持疑村民的内心。因此这远不是可以告慰的时刻。当所有媒体都在某一时刻聚焦过来,当所有的媒体都在得到一个处理的结果之后起身离开,会不会仅仅剩下事发地小朱庄村民的疑虑与纠结。这样的场景,无疑也是今天中国许多环境公共事件呈现的基本形态。这样的千年之问,已不是紧急公关可以回答的。

□杨耕身(媒体人)  
来源:新京报 作者:杨耕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