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65|回复: 5

“大师工作室”让班组创新插上“双翼”

发表于 2013-4-10 23:57: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黄勇   

        4月10日下午,南昌电务段电子设备车间综合工区门前,工友们正进行着一场简短却热烈仪式,一阵欢呼雀跃过后,“大师工作室”的牌子挂在了作业间的门上,工长简金华与大伙击掌祝贺。
    简工长说,有了这个“大师工作室”,创新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工作了,不仅团队可以共享创新成就,更为关键的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创新成果运用中出现的一些瑕疵,工作室也同样负责解决处理,“有成果大家共同分享,有问题大伙同样责无旁贷!”
    原来,综合工区是电子设备车间中维护单项信息设备最多、作业项目最细、管辖跨度最大的班组。由于班组负责全段143个现场信号工区的微机监测、计算机联锁等多个系统器材检测维护任务,由于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常常由于现场工作需要,他们必须要快速对电子设备的元器件进行检测、鼓捣好工业用计算机或者用最短的时间组装出一套应急备品。创新,对于这个职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普遍学历均为大专以上的年轻团队来说是家常便饭。“信息设备更新换代快,不创新,就无法与时俱进,就不可能得新知、出精活。”工友刘蓓说。
    “而过去的技术革新、工作方法创新往往缺乏一套完整系统的管理方法和具体的操作平台,虽然有人牵头主导,但是总是存在随意性大、组织性不强、执行力有限等诸多弊端。”工友陈涛说,以前一次创新工作中,有发起人而无组织者,有参与人却无合力者,结果造成看热闹的多,真心出思路、想办法的少,说的人多,动手的少等现象,即便创新有结果了,大家也顾虑重重,不敢正视自己的工作成果。
    “有一次,因为改装工业计算机过程中,经过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但是因为未能对静电处理考虑周全,造成在试验运用中出现故障,险些影响现场设备的使用。”回忆过去的创新失败的教训,简工长仍旧记忆犹新,他说,仅有对创新思路的首肯、创新过程的认同和创新结果的肯定,还远远不够,如果不能对创新过后使用效果的风险预判、责任担当和处理机制,那么一旦创新结果出现闪失,必将极大打击工友参与创新的热情。“上次工业机的改装事情发生后,大伙对创新的参与性极大降低!”
   “而‘大师工作室’的成立,将从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结果奖惩上进行明确规范。”工友们告诉笔者,今后创新的工作项目必须纳入工作室创新科目,由发起人指定并负责召集参与者,创新的思路和方案和实施过程都将在团队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大师工作室”工作均代表创新团队的集体行为。“不仅成果共享,关键是创新成果一旦遇到任何问题,也由整个团队共同担责,不针对团队中的个人……”工友们乐呵呵地看着“大师工作室”的几个熠熠生辉的牌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0:26:11 | 查看全部
“而‘大师工作室’的成立,将从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结果奖惩上进行明确规范。”说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10:14:58 | 查看全部
祝大师工作室多出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10:34:46 | 查看全部
   学习黄勇老师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11:46:31 | 查看全部
大师工作室能够培养更多的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15:00:31 | 查看全部
“大师工作法”好!是解决创新难题的好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