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4-16 08:57:23
|
查看全部
外地医生为何不愿来深圳?
“深圳医生缺口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过去发展欠下来的账。”刘铁榜说,康宁医院刚建院时,只是作为一个精神病人的收容中转站建立的,市里只批了20多亩地,建了几栋楼,谁也没有想到如今的康宁医院要服务1300多万的常住人口。“2008年我刚上任时,医院的一年门诊量约10万,2012年便接近18万了,5年间翻了一番,除此之外,医院的住院量也增加了1倍。我们的床位使用一直是130%左右,一直在加床,远远超过了编制用床,医生们的工作负荷也就不言而喻。”
刘铁榜苦笑,这几年他每次出去参加学术活动,讲完课,最后的几张片子都是招聘广告。现在大家一见了他,都会笑道:“深圳的刘院长又来招人啦。”然而,即便是这样,招到的人仍然寥寥无几。
记者发现,像刘院长遭遇的这种尴尬,在深圳其他医院也大量存在。大家分析认为,其原因,除了有全国医疗人才的存量不足,深圳又无专门的医学院校外,更主要的是,在医学人才争夺上,深圳的政策对于目标人才已经没有足够吸引力。
“总收入不比内地高,执业环境又不好,压力大、工作强度也大,谁还愿意来?”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杨松说起招人难,一脸沉重。“现在全国各地一、二线城市发展非常迅速,深圳的政策基本上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但门槛依然高企,又缺乏灵活有效、切合实际的人才引进政策,医院自主权有限,这无形中为人才流入又设置了诸多壁垒。”
“市里每年都会帮医院招人,但却从来没征求过院长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一位医院院长表示。
此外,诸多医院负责人还表示,深圳连过去最吸引人的收入,现在也没有了任何优势。在深圳人民医院甚至出现了医务人员反流回去的境况。“平顶山、湛江、赣州这些城市的医院都从我们这里挖走人。”杨院长两手一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