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23|回复: 19

[话题探讨] 【正方】罚款治理闯红灯——马路文明的初始

发表于 2013-4-16 09:04: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北京等地交管部门对中国式过马路开展整治行动,带头闯红灯的行人将面临罚款,北京罚款10元,四川将行人闯红灯罚款提高至50元,西安提高至20元。对于拒不服从纠正、妨碍民警执行公务甚至有袭警行为的人员,将依法严肃处理。(人民网4月12日)
   看到这则消息,笔者深感欣慰:凑够一拨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的恶习,终于有望结束了。
   其实交管部门一直都在出台各种法规,就连学校也是增强安全意识“从娃娃抓起”。记得儿子上小学时,有一次中午接他放学回家,他那天放学本身就有些晚,加上我又买了一些菜和水果,耽误了许多时间,想着下午还要上班,心里就有点着急。过马路正好遇到红灯,我看左右没有过往车辆,就想拽着儿子“闯红灯”,谁知儿子硬往后坠着不走:“妈妈,老师说,要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不是好孩子!”看着儿子一脸的认真,我真有些无地自容。那次之后,我们每次都会在路口耐心等待,绿灯行。
   我曾与我们单位一位老师傅探讨过现在中国人的素质问题,这位老师傅非常有远见地说:素质问题是几代人才能转变的,一代人意识到了,就开始制定各种措施,执行过程中磕磕绊绊,但是这种规范已经在下一代人心里扎根发芽了,等他们长大了,素质肯定超过上一代人,以此类推,我们的素质就会越来越高。
    当然,这样的宣传教育虽然有效,但属于慢效应,在加大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应当配合一些强制制度的实施,这样才能将安全意识嵌入人们的大脑深层,触及思想和灵魂。而罚款,正是能够切中要害、触及心灵、增强安全意识、规范马路行为的一种好方法。
   经常看到有关于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文章,介绍他们的法制化程度,大大小小的法律制度,细化到鸡毛蒜皮:比如你家婴儿的啼哭声不能太响,厨房里不能冒出油烟,自家草坪不定期修剪要被罚款等,密密麻麻,无处不在,以致于自由散漫、粗枝大叶的中国人到了那里感觉处处受拘束,处处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被罚。但是,就是这样的被动遵守,几年过去,竟也变成轻言细语、举止文雅的绅士了。其实,这些国家当初执行这些制度的时候,肯定也会度过一开始的不适,时间久了,人人遵守,就形成了习惯,文明之风也随之形成。
   由此,想到中国这项交通新规,不由对马路文明心存期待:如果人人都在大脑中建立起了“不闯红灯”的概念,从而逐渐上升到过马路规范化,乃至上升到重视生命安全的高度,我们目前罚点钱交点学费,又有何不可呢?
   当然,文明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闯红灯罚款之外,交管部门还应出台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的交通规则,由强制遵守逐渐形成自觉行为,才能真正形成中国的马路文明!(侯秀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6 10:35:55 | 查看全部
侯老师的文章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6 10:54:50 | 查看全部
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5:01:37 | 查看全部

回 1楼(杨柳含烟) 的帖子

谢谢王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我的水平距离王老师还差很远呢,我只是有感而发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5:02:16 | 查看全部

回 2楼(zeng) 的帖子

谢谢老师来访,恩,文明的形成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7 08:42:04 | 查看全部
   学习正方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09:58:50 | 查看全部

回 5楼(宋洋) 的帖子

谢谢宋老师支持,虽然宋老师来平台时间不久,却以见解深刻、高水平和勤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期待看到宋老师的更多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8 14:41:31 | 查看全部
必要的处罚,可以强化认识、有利于“望而却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8 15:38:08 | 查看全部
除了闯红灯罚款之外,交管部门还应出台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的交通规则,由强制遵守逐渐形成自觉行为,才能真正形成中国的马路文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7:03:14 | 查看全部

回 7楼(wxpzp) 的帖子

谢谢王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是的,必要的处罚,能够触及大脑深层,约束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