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赵国良创新工作室来了好多人……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长风玻纤厂 乔向巍
锦州开元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李新宇
4月16日,参加第五届中国班组长论坛暨—飞天班组“班组任务双闭环”管理交流会的近200名来自全国各地企业的优秀班组长代表参观了承德供电公司的赵国良创新工作室。
听说赵国良创新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有22项国家级技术成果、25项省部级QC创新成果、百余项其他大小创新成果出现,我们不禁惊叹于他们的创新能力,对这个工作室充满了好奇。
进入赵国良创新工作室,这是一间40平米左右的大屋子,屋子正中央摆放着一张会议桌,四周有企业理念,有成果展示,有荣誉证书,还有一台摆放着一角的正在研究中的不知名设备。看到我们到来,创新工作室的创始人赵国良几句寒暄之后为我们进行了解惑。他说:“说是创新工作室,其实也就是一间普通的大屋子。当初成立的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创新工作室这个概念。当时,只是觉得在工作中发现有很多的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很不方便,为了方便自己,减轻劳动强度,就琢磨着要进行改进。和工友们一起讨论,自己查资料学习,不断的实验,跟工友们一起还真研究出了几项小发明,在实际应用中大家反映效果还不错,随着这样的创新越来越多,逐步就发展成了这样的一个创新工作室。”
当冀中能源华北制药质检班长周敏问起这个创新工作室存在的状态时,赵国良介绍:“我们这个创新工作室的存在只是基于一种对创新的兴趣和热爱,没有规章制度,没有时间要求,所有成员都有固定的工作岗位。有人提出了一个创新项目,或是在工作中有什么好的创意和想法,我们就会在业余时间通知企业的技术骨干来讨论,然后共同制定出方案,去试验,去实施。”
笔者对这样的靠热爱靠兴趣而存在、并且还出现了如此多成果的机构,不禁衍生出了许多的问号。在看到在场的班组长都去参观创新成果,于是悄悄的把赵国良拉到一旁问到:“你一直致力于创新的动力是什么?难道你们就没什么激励机制?”赵国良微微一笑继续说到:“有的时候可能其他人也不太理解,实话跟你说,创新这个事儿是会上瘾的。我刚开始其实也就是为了在工作中省事儿,一些工具改进后的确很好用。在企业大范围推广后,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安全、更方便,工友们见了我就竖大拇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领导也经常在大会小会上对我表扬。就是在这样的认同中,逐步的对创新由无意识变成了喜欢,由喜欢升级为热爱,由热爱再到现在的痴迷。现在,只要是工作室中有人提出了一个想法或问题,我就睡不着觉,老是琢磨这个事。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刹不住车了。我们领导说我现在这是不用扬鞭自奋蹄了,呵呵。关于激励机制,创新成果取得了经济效益企业肯定是有一定奖励的。但最显著的是,08年之前我一直在班组工作,通过创新成果的不断出现,目前我已经走向了管理岗位,现在行政职务是主任助理,非官方职务是创新工作室室长。这应该算是一种激励吧,全公司职工都看着呢,加入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也越来越多了。”
在对同来参观的一些班组长的采访中,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武汉国电汉新发电公司的邱长林要求拷贝下赵国良工作室的幻灯片介绍,带回单位给班组的职工们好好学学。福建电网水口发电公司电修班班长陈有挺说:“创新我们也一直在搞,只是没有这样一个机构,没有人牵头,没有这样规范的总结。有时候想起一个创新课题,因为日常工作忙,一搁置就忘了。这里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水口发电集团尤溪流域分公司水电建筑维修班的陈由旺班长感叹:“我们平时的创新都是在发现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工作之后才去想办法去创新、去解决。不像赵国良创新工作室这样,有了想法就去实施。他们是在改进工作,我们是在解决问题,两相比较,那就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了。”
其实我们会发现,赵国良创新工作室在实践中创造出的管理方法,从发现问题开始,提出创意—制定方案—讨论研究—模拟实验—实际应用到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环节也是一套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跟飞天团队的“双闭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013年,班组管理将进入全新的科学管理时代,不断优化班组的管理模式创建美丽班组是我们这届班组论坛的主题,是我们每个班组的期盼,更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