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当下,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摇篮,技校理应人满为患,然而技校却慨叹招生难。与此同时,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却苦于无处可学技术,一再被企业拒之门外。
“我的一个老乡在技校学了汽修,在厂子里算是个小领导了。”在北京东城区安德路附近做烧烤生意的刘小明告诉记者,“有技术才能到企业里找工作啊,但是我又不知道去哪里学技术。”
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农民工都跟刘小明一样,有到学校学技术的想法,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该去哪些学校,于是就“认命了,干点苦力活养家算了”。
同样是在街边摆摊的王维尝试联系过北京的一些技校,有民办的,也有私立的。“技校的脱产教育一般不招成年农民工”,王维告诉记者,“像我这样超过18岁的,一般都是归到技校的社会培训,以考证为主。学费也不便宜,从500元到3000元不等。我怕学不到真本事,钱还浪费了。”
据了解,针对成年农民工,技校一般设有短期的社会培训班。一位技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培训班很少有个人进行报名的,大多是政府或是企业组织的农民工集体培训。“此类农民工来学习的目的大多是考证,所以,学校并不十分重视工作技能的培训。”
记者以成年农民工身份致电一些技校时发现,招生负责人对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更加欢迎。部分技校甚至会选择“主动出击”,到全国各地宣传招收应届毕业生。
“我们学校针对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招生。农村户籍的只要符合条件也可以直接报名,享受跟京籍生源一样的待遇。国家有补贴,外地农村户口的生源还可以免学费。”顺义区人保局技工学校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如此,招生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我们往年高峰的时候一年能招到700多人,现在只能招300多人了。”
这位负责人分析说,“招生难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多数家长,包括农民工家长,都不愿意孩子读技校,觉得没出息,都想让孩子读大学。”
一位技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长期吃不饱,招不到学生,会造成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应该整合这部分教学资源,投入到社会培训上去,让更多的农民工学到技术本领。而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也认为,要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训,为我国工业化升级创造条件,而现在我们的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的情况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记者杜鑫)
技工培养:不妨从打工子弟开始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技工的供需缺口在2200万人到3300万人之间,并且有86.8%的普工为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许多企业开出高薪也难觅技工。同时,大量技校现在面临着招生难,不少技校因为没有生源被迫合并或解散,个别技校甚至不得不采取向教职工摊派招生任务来维持生计。以北京一地为例,2000年时全市有141所技校,大浪淘沙之下目前仅剩20所。
难道说真的没人愿意读技校么?其实不然。除了不少成年农民工求学无门,根据武汉大学在大学所在地的一份调查显示,当地的农民工子女在初中毕业后,选择“上技校”和“职高”的比例高达七成。
然而,打工子弟如果想在流入地读上心仪的技校,与农民工自身求学一样,并非易事。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目前城市中的许多技校,原本隶属于国有企业,这些技校的最初定位和办学目的是为上级主管企业招收和培养工人,在当地中考时统一招生,面向的主要对象为当地户籍子弟,招生的专业也自然与企业定位大致类似。并且,在技校的分布上,农民工流入的发达省份的公办技校数量和规模,远远大于农民工流出的内地省份。
随着技校的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不少技校从原有企业剥离转隶属于地方,但仍然通过当地中考来进行招生。但是,由于高校扩招,发达省份中考和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在中招时选择技校的当地生源数量也就自然越来越少,且生源质量亦出现下降态势。北京在2009年时,全市中专、职高、技校、五年制高职共计划录取28378人,而到了2011年,全市中专、职高、技校、五年制高职只录取到17797人。2012年时,该市高考录取率已经突破80%,本科录取率达到54%,全年减少中专、职高、技校共7所,而普通高中数量却持续增加,既然读大学的几率大大增加,本地生源自然不愿上技校。
在高考录取率增加这一背景下,技校在发达省市出现当地生源枯竭在所难免。不少中等职业学校不得不把“升格”搞更高学历层次的教育,脱离中职序列作为转型出路之一,最终导致培养技术工人的技校越来越少。
发达省份的技校生源枯竭,在当地生活的打工子弟想读技校却无门可入,出现这样的现实矛盾不少是因为技校的招生体制和户籍壁垒所限。入读公办技校需要参加当地的中考并达到学校的录取标准,但打工子弟在流入地参加当地中考往往因户籍壁垒,有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能否顺利参加中考尚且是一个未知数,何谈入读技校呢?而报考技校后牵扯到的户口迁徙、毕业分配和升学等问题,在现行技校招生和学生管理机制下如何逐步破解依旧是个难题。
在技工荒、技校生源荒的情况下,技校大门应当逐步向有志于从事技工工作的打工子弟敞开,一些中职教育资源丰富甚至因生源减少而“过剩”的城市不妨招收一些农民工子女,这不仅将缓解当下的技校生源荒,也能为当地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提升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并为这些农民工子女融入当地或返乡在原籍城镇就业创造契机。这样一石多鸟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赵昂)
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