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93|回复: 0

我与企业共成长

发表于 2008-8-27 16:16: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与企业共成长

    眼前的周龙辉不苟言笑的神态,朴实的没有丁点的时髦味和潇洒劲。在新钢公司烧结厂参加工作24年来,周龙辉几乎看遍了全厂所有的生产岗位,由最初的24m2烧结机一直操作到360m2烧结机,并且亲身经历了公司的三次技改,自己也由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生产骨干和烧结行家里手,1999年,他被评为新钢公司劳动模范,在2006年到2007年期间,他三次远赴印度提供技术输出服务。谈到自己的经历,周龙辉说:“我的成长离不开企业,是企业成就了今天的我。”
    2000年,新钢公司拉开了第一次大规模技改的序幕。根据计划,烧结厂将兴建一台115m2的烧结机,这是公司第一个“交钥匙”工程,对烧结厂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飞跃。115m2作为当时全省最大最先进的烧结机,烧结面积超过之前三台烧结机面积的总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大量应用,第一次给周龙辉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为了学有所成,周龙辉在单位组织外出培训期间极其刻苦,细心学习工艺的操作、生产的原理、参数的控制及故障的排除方法,使自身技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并得到教培单位的充分肯定。2001年7月2日,115m2烧结机成功实现热负荷试车。
    到2003年,以周龙辉所在的115m2烧结机和其它三台烧结机既便开足马力,年产量达到280万吨。还是不能满足高炉对烧结矿产质量的要求。为缓解矛盾,同年8月,新钢公司果断决策,作为第二期技改的重点将新建一台180m2烧结机。烧结厂又一次迎来发展契机。但在原115m2烧结机厂区内再挤进一台烧结机,而且是边生产过技改的情况下,技改难度空前。有着丰富经验的周龙辉再次临危受命,抽调到技改之中。这一年,周龙辉记得很清楚,365天里,自己的休息天数加起业没有超过10天。在大家的努力下,180m2烧结机工程历时11个月,创造了国内同类型烧结机建设工期最短、热负荷试车最顺的新纪录。让周龙辉倍感开心的还有一件事,所在的党支部在2006年被中组部授予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
    围绕打造千万吨钢铁企业和精品基地的目标,2007年7月16日,作为公司300万吨薄板工程的第一道工序的二台360m2烧结机开工,技改再次赋予周龙辉更多的责任,这时的周龙辉己经45岁,“细心、稳重、一丝不苟”成为他的办事准则,平时话语不多的他一旦干起事来,却是争强好胜,有着一股“爱较劲”的个性。在360m2烧结机技改现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工休日还是节假日,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我对工作的唯一要求”,这是周龙辉的肺腑之言。今年7月5日,第一台360m2烧结机正式点火热负荷试车,并且实际运行第9天实现达产达标,成为三期技改最先开工最先投产的项目。
    时间的磨练,经验的积累,造就了周龙辉高超的技术本能。2005年至2007年,周龙辉作为公司首支对外技术服务专家远赴全球最大钢铁企业米塔尔集团下属ISPAT烧结厂、印度NECO公司烧结厂、印度南方钢铁公司提供技术指导,解决生产难题,并为其烧结机达产达标服务。
    由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员工成长为一名烧结专家,周龙辉靠得是契而不舍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干劲。历经企业的三个的发展阶段,周龙辉坦言:“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人的努力是无限的,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本稿件己经新钢公司党委宣传部审核同意外发)


通讯员:甘志鸿 (2008-8-27)          审稿人:曾民
联系地址:江西省新余市新钢公司烧结厂办公室
邮政编码:338001    联系电话:0790-62928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