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43|回复: 0

“触动利益”为何这么难

发表于 2013-4-20 19:30: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如果说30多年前,改革需要的是触及“观念的禁区”,那么到了今天,改革更需要的是触动“利益的雷区”

近日,北京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引来广泛关注。舆论普遍认为,经营权“无限变有限”的核心一环,从根本上“触动了这一行业的利益格局”。(相关评论见18日5版)

观察近期各领域改革实践,“利益”无疑是关键词。如正在铺开的“营改增”,进入新阶段的医疗改革,都会触及既有利益格局。改革之难,也难在此,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回望中国改革开放历程,30多年前“真理标准”的讨论,20多年前“市场经济”的拓进,都释放出强大能量,推动国家社会前行。打破观念禁区,可谓“触及灵魂”,需要巨大勇气。到了今天,改革到了更深层面,改革之艰难,正存在于具体的利益调整和利益博弈之中。

应该说,“利益”本身是个中性词,合理的利益更该得到保护。而当前中国,利益问题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这些,正是“触动利益”之难的现实语境。

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体制机制不断被打破和重构的过程。“利益的藩篱”,或是来自权力的自我增生,如不断扩张的审批项目;或是来自体制的遗留问题,如纠缠不清的政企合一。现代社会逃不开利益的分割,而深化改革的重要问题就是要逐步理顺利益关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那种一心要看好自家母鸡下的蛋,不让别人摸走的观念,是不符合改革精神的。

另一方面,利益群体的分化,让许多分歧的根本,已经不是“是非”而仅是“取舍”,改革已从“理当如此”的选择变成你来我往的博弈。比如说异地高考,流动人口子女的权利要保证等等。面对不断分化的利益格局,泛泛地说触动利益可能容易,但当讨论深化到触动谁的利益、触动什么利益,恐怕就难题丛生了,更遑论真正去动。

何况,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协调也很复杂。谁都知道垃圾焚烧是好事,却没人愿意让焚烧站建在自己家门口。有地方干部曾说,征地时有人“一碗水要一个湖的价”,甚至影响到国家重点项目的进度。“公地悲剧”出现了,习惯于抱怨“怎么没人管管”,却少有人问问自己“为什么不管”。

如果说30多年前,改革需要的是触及“观念的禁区”,那么到了今天,改革更需要的是触动“利益的雷区”。逐步推进的机构改革,限制“裸官”担任正职,这些改革之所以能推动,正是在于勇于触动既有利益格局。而许多弊病久改不革、一些改革久推不转,很多时候也是因为陷入了利益泥潭。改革改革,正是要改掉不合理的体制机制、理顺种种利益博弈的困局。

有人说触及灵魂是“喻于义”,触动利益是“喻于利”。这一说法不一定准确,但也说明利益关系调整的难度。因此,再深的水也得蹚、再乱的麻也得理、再紧的钉子也得拔,因为“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我们别无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