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雅安地震发生后,不少市民希望了解深圳发生地震灾害的可能性、如何进一步防范。记者从深圳市地震局了解到,虽然深圳地区近400年来无强震发生,但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相关抗震防灾工作十分重要。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市地震局专家邹从学介绍,深圳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中段,地下有两条大型断裂带通过,一个是位于深圳北东向的“五华-深圳”断裂带,另一条是位于珠江口北西向的“狮子洋”断裂带,它们有可能给深圳带来6.5级以下的中强地震。如2010年亚运会期间,深圳发生的2.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两条断裂带的交汇处。因此,深圳一直是国家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深圳地区近400年来无强震发生,但邻近地区多次发生强震波及我市,对我市造成一定的影响,如1874年担杆岛5.8级地震、1905年澳门5.5级地震、1911年红海湾6级地震、1918年汕头南澳7.3级地震、1962年河源6.1级地震。深圳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对地震的敏感程度高,一旦发生地震影响大,必须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近年来,我市已对深圳部分断裂带(主要是罗湖-横岗断裂、莲塘断裂、温塘-观澜断裂)进行了活动性探测和危险性评价,还于去年建设完成了地震监测网络工程。该工程扩建了原有5个地震观测台站,并新建了25个地震观测台站,使得我市地震监测能力有较大提高,可监测全市范围内1级以上的地震,能在10分钟内速报地震,为应急救援、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据了解,根据《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10-2020)》,2020年前,我市将建成室外固定避难场所452处和室内避难场所659处。今年6月底前,全市范围内将完成20处室外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163处室外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
(证券时报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