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56|回复: 8

洗井洗出一片天地

发表于 2008-8-28 10:46: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许德江,一个45岁精瘦而干练的汉子,在河南油田平凡的采油工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26年的光阴让昔日莽撞的愣小伙成长为“老实巴交”的中年汉,从一知半解的初学者成长为洗井加药的创新能手。他2001年摸索出的根据抽油机电流、温度、载荷变化绘制“三条曲线”指导加药,成为“一井一策”的有效工具,当年就减少维护作业井56口;2006年,他最先采用的利用高产、高温、高含水油井自产液“串联洗井”,经过专家的论证在15号计量站实施,洗井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减少了加药洗井的车辆、人工等费用,合计达到60多万元;2007年,他又对采油十一队35口油井 采取“少食多餐助消化”的洗井加药规律,有效减少了加药用量,节约费用20万元;2008年他又探索出了21口深井“冲击性强化加药”方式 ,增强了洗井加药效果。
没有想到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操作人员居然对全队油井达到出神的熟悉,更没想到就连哪口井该洗井了,哪口井压力多高,哪口井的负荷大小,他都能记忆在心。1999年,领里让他承担全队的洗井加药工作。刚开始时,他觉得洗井加药这项工作很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一葫芦画瓢就行。谁曾想,一个月后,队里告诉他这个月以来洗井加药如同摆设、毫无效果,这个结果就象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许德江的脸上、痛在心里。自此,他早出晚归奔波在各个井站、埋头到资料室、测试班,一口井一口井地询问参数、掌握井况。慢慢地,全队油井就像孩子一样进入他的生活,任一井况提起来就如数家珍。今年正月十五的中午,许德江在9-206井观察压力,值班工人巡井时很奇怪,就问他大中午在干啥,他说,凭自己对这口井的了解,觉的这口井该有问题了,所以来看看。果然,这口井的已经比正常压力高了0.1MPa,那名职工随口说,“那又怎么了,才高0.1,没事的”。许德江回过头,脸红脖子粗地看着他: “谁说没事?这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这口井该洗井了!这口井是咱队“一井一策”分析出来的结蜡严重井,别看它现在的压力只高了0.1,保证不出两天,它就会惹出大麻烦了。”看见德江的“认真”和“急眼”,巡井的人自觉惭愧万分。
没有想到精瘦的汉子心里承受着不幸,更没有想到汉子的负担如此沉重。许德江的爱人协解无收入,父母退休年迈体弱,弟弟、妹妹都有严重的病情,大小事都压在许德江这个长子身上。2006年10月一天,上学到家的孩子突然摔倒在客厅,没有任何力气站起来;到了深夜,孩子更加浑身无力严重疼痛,经过紧急化验检查,到第二天早晨会诊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这对于本身就很艰难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妻子顿时一阵眩晕,已经没有了任何主见;许德江脸色铁青、心如刀绞,他想到自己是家里的支柱,绝不能首先倒下。在他一再请求下,医院抱着一线希望请外院的专家来会诊,病情终于确诊是“严重的缺钾”。等他回过神来时,看到闻讯赶来的队领导,不等大家安慰自己,他却忙着向队里安排近几天洗井加药的井次和注意事项。
有人说他是油井的“营养师”,也有人说他是“油井的医生”,还有人说他是“油井的保姆”… …这些无数的外号对他都是那么的恰如其分。然而运输的罐车司机一提起他就是满肚子火:“就没见过这样抠门的人,干活还带着一把竹竿,生怕罐体里剩下一点一滴”。许德江在家是轮太阳,滋润着家庭;在单位是个栋梁,坚守着岗位,用心血写下“依靠油井生存、就要爱岗敬业”的誓言!


作者:谭吉辉
地址:河南油田采油一厂江河矿机关
邮编:474780
电话:0377——638492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10:50:05 | 查看全部
敬请各位老师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23:46:18 | 查看全部
文章角度就是凡人凡事。值得学习。配上图片,根据班组天地主题时间再次投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3:03:39 | 查看全部
多谢郝老师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5 10:58:23 | 查看全部
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5 21:43:5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20:17:32 | 查看全部
谢谢tanjihui老师支持!不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7 13:05:24 | 查看全部
引用第2楼阳光灿烂于2008-08-29 23:46发表的  :
文章角度就是凡人凡事。值得学习。配上图片,根据班组天地主题时间再次投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23:41:06 | 查看全部
谢谢永龙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