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翔的退赛,让人想起他的老乡、另一个上海人朱建华。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一年内,以2米37、2米38、2米39的成绩连续三次打破跳高世界纪录,举国上下一片欢呼,视其为民族英雄。然而,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朱建华仅跳过2米31,获得铜牌。虽然这已是当时中国田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但期望太高的人们却无法接受,有人聚集在朱家门口,无理谩骂朱建华和他的亲人,最后还砸破了他家的玻璃窗。
备受伤害的朱建华选择了淡出。他赴美留学,直到多年后才回到家乡上海从商。虽然生意还是和体育相关,但他拒绝所有的媒体采访,以此作为一种自我保护。一位接近朱建华的人士介绍,他其实还是很关心中国体育事业,尤其关心他的小老乡刘翔。在一次私人场合,朱建华告诉朋友,如果当年中国能有今日的经济实力,能有一个如刘翔般的科研训练团队,他一定会在洛杉矶拿回金牌。当年,国家在赛前只将朱建华一人送去美国,他语言不通,缺少训练场地,没有人照顾饮食,肠胃一向不好的他也不适应美国的伙食,加上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最后状态不佳,未能夺冠。
近年,朱建华在私下的场合见过刘翔,并向刘翔介绍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包括如何面对巨大的外界压力。如今,朱建华也拒绝介绍自己当年如何走出人生低谷的经验。
在朱建华失利的年代,中国太需要一些符号,来证明这个国家的力量——这些符号恰恰不是经济。而现在,中国有太多足以彰显国家力量的符号,举办奥运会本身就是一种实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