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05年9月28日,对竖井绞车进行了探伤,发现主罐3#平衡油缸下销子和付罐2#绳油缸上销子有裂纹,9月29日下午更换销子。”,“2007年11月30日,更换2.8米绞车电机轴瓦”……翻开打通一矿机电二队井筒钳工班班长刘敬那沾满油迹的工作日志,上面整整齐齐的记录着每天的检修情况和班组员工工作安排等情况。经过岁月的浸染,好些日志的纸张已经发黄。就是这看似陈旧而琐碎的的工作日志,成了他搞好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和抓好班组建设的“黄皮书”。
刘班长所带领的井筒钳工班担负着该矿矿山四大件(抽风机、瓦斯泵、竖井绞车、压风机)的维护检修工作,是矿井得以安全生产的要害部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刘班长从2003年担任班长以来,每天的工作日志从没间断,已先后记录了十余本,为日后的检修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
2007年6月,四年一次的竖井绞车更换尾绳。尾绳头子的制作是一个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的过程,而该队技术主管是首次接手这项工程,手里没有原始资料,无法及时找到制作尾绳头子的配方。几经周折最后在刘班长的“黄皮书”里查到了制作尾绳头子的详细配方参数,使尾绳的制作得以保质保量的完成。这让大家如获珍宝,更是对刘班长平时扎实、细致的工作赞不绝口,队上还特地给他发了200元奖金。
在刘班长的“黄皮书”里,还记录着每天班组员工的劳动力分配情况。张三负责做什么,李四负责做什么,都详细的做了记录。用刘班长的话说:“如果设备因检查检修不到位而出现问题,追查责任就有据可查。” “今天谁做的工作辛苦点,第二天刘班长就会安排轻松一点的工作。这样一来,我们还能有什么意见。”组员王泽健满意的说。刘班长的“黄皮书” 帮助他在劳动力的分配上尽可能做到了公平合理,对协调班组员工之间的关系、增强班组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作做细点,班组员工之见的距离就会近点,工作开展就会顺点”。刘班长的“黄皮书”给了他的这个工作理念最好的诠释。并让他取得了不少荣誉:安全先进个人、双文明先进个人、安全好夫妻等,今年还有幸被矿送去海南疗养。 (魏芳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