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 廷 永
今年4月5日天空不着美,这天早上重庆直辖市异常寒冷,天空还下着大雨,飘着大风。这异常的重庆天气,却无法阻挡我想到重庆千年古镇磁器口。于是,70多岁我老丈人叶嗣洪给我当导游,我俩带着雨伞,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急匆匆地旅游的磁器口。因为我下午必须赶回矿,要为我队15日凌晨1点45分,在北工作面机尾受伤的肖师傅办理工伤手续。
这天上午7点30分,笔者在老丈人的带领下,在南坪乘坐808公交车,一路向我多年向往的磁器口进发。因为上小学的时候喜欢看小说《红岩》,所以对重庆磁器口有深刻的印象。再有就是看重庆电视台播放的磁器口古镇的美丽画面,早就有到重庆就一定要到这里看看的愿望!
据老丈人边走边给我介绍,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北部,磁器口保存着老重庆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是老重庆的缩影。其历经千年不变的纯朴古风赢得了“小重庆”的美誉,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中最重要的传统历史街区。它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
磁器口,以出产瓷器而得名。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渐渐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龙隐镇”。现已发现古窑遗址20余处。但是,今日磁器口无磁是绝对的事实。
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
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名特小吃陈麻花、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在磁器口老街,笔者认识了当地很有名的书法和绘画家——李清源,他看到我们很喜欢他的磁器口山水画,得知我们是松藻煤电公司的普通员工,第一次来到磁器口旅游,就主动给我介绍磁器口的动人美丽夜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说,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比湖南边城凤凰古镇的夜景要漂亮得许多!
承载磁器口古镇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凤凰山昂其右,三山遥望,两谷深切。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宽岸阔,水波不兴,实为天然良巷。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被赞誉为“小重庆”,是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
由于时间关系,笔者未带照相机,只买了3包陈麻花,没有拍上磁器口美丽的古城照片,就匆匆踏上了回矿的归途,这不得不说是磁器口之行的一个莫大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