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36|回复: 0

[职场百态] 90后求职6个关键词凭“兴趣”还是先“生存”

发表于 2013-4-24 05:37: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90后求职6个关键词凭“兴趣”还是先“生存”
844bf5b9a29f12e03e6a0f.jpg
  关键词:考公
  不当“啃老族”坚持“考饭碗”
  王安麟是天津商大管理学院里的风云人物、学生干部,1990年出生,是旁人眼中满身正气的好学生。攻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王安麟,大四时就在一家大型的房地产决策咨询公司实习,专业对口的他跟着师傅去滨海新区做了几个项目,得到了师傅的肯定。“好好干留下来应该没问题”,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
  其实,这并不是他的理想。今年1月,他告别了实习的单位,开始了连续的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他直言不讳:“我就想走仕途,30岁之前能考公务员就一直考,如果没考上,再去找一份工作。”
  王安麟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父母都是商人,经济上没有负担,“从大四起,我就没再向父母要过一分钱。这大半年来,我在广告公司、联通公司,打过无数份工,干了好多最底层的工作,我只是觉得到这个年纪,不应该再找父母要钱了。”
  王安麟的父母并没有给他提出过多的要求,但他说:“其实所有的父母都希望找关系,但如果你自己的硬件条件不行,找关系也没用。”
  他的一个朋友考上了公务员,但一年后却觉得公务员工资低,常加班熬夜……最终辞职去了工资更高、更稳定的单位——中国电力。“人各有志吧!”参加了补习班等众多培训的王安麟并不知道公务员应该是什么样的标准,“其实考上公务员更像是我的一个信念。”
  关键词:创业
  凭兴趣办公司失败继续求职
  韩端和几个好朋友大学时就对创业很感兴趣,在几个创业社团里干得风生水起。去年他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西门子的最终面试环节,面试官在听了他的经历之后说:“如果选择西门子,你会有一份特别好的工作;如果选择创业,你会有一份特别精彩的人生。”
  就因为这句话,韩端决心放弃眼前诱人的工作机会,他和6个朋友创业办公司,做食品销售网络代理,开始特别火爆,但渐渐地,朋友们一个个都撤了,他也因为渠道和维护等原因难以为继,半年后他不得不关张,继续找工作。“西门子也没了”,韩端苦笑着说,这就是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梦。“喜欢”、“适合”这些字眼反复出现在“90后”的择业观中,但也牵绊着他们、纵容着他们。
  来自嘉信国旅的人力资源经理夏婷告诉渤海早报记者,有一个让她都觉得“纳闷儿”的怪现象——“吃回头草”。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来到我们公司,干了一段时间嫌钱少走了,过一段时间又回来了,“可能是觉得其他公司人际关系还没有我们这里融洽,或者是旅游行业时间比较灵活,偶尔还能出去旅行什么的。”但是很快,再干三五个月,他们仍会选择辞职,几乎是100%的现象,这几年每年都有五六个人。
  是回家乡工作还是出去闯下
  在成都读书的天津人赵家云和在天津读书的新疆人涂娜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进入传媒行业。
  近期,赵家云回到学校,一方面是写毕业论文,一方面也开始在成都寻找媒体类工作。“我当然最想回的是天津,家里的机会应该更多一些。”
  她之前在天津一家日报类平媒实习,每天都有采访工作。“我最想去杂志社,希望工作强度不要太大,与每天出版的日报相比,杂志有季刊、月刊和周刊,压力会小些。”她告诉渤海早报记者,如果成都有合适的机会,她也不会放弃。
  而涂娜则更多地要考虑现实问题,她从去年开始投简历,“我想留在天津,可能是有点眼高手低,至今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
  涂娜有个老乡在京谋了一份媒体工作,但开始月薪只有千元左右,“在北京租房都不够,还得靠家里贴钱。租房成本、交通成本、生活成本,这些都是特别现实的问题。”于是,对她们这样的外地毕业生而言,“回来吧,回家来工作吧。”父母心声成为挥之不去的“紧箍咒”。
  同样的,在赵家云心中,还有哪里会比天津好呢?最重要的是,社会现状如此,房价的重压以及人际关系活动网等等,“90后”无法不现实。
  “回家吧,回家怎么都好说,也好找关系。”今年大三的赵荣昌就开始面对父母一次次在电话那头的念叨,“他们说的一点没错儿,人际就像一张大网,影响着我们父辈一代,也影响着我们。”本来他和同学约好一起考研,但对方的父母提前为他安排好进入天津某银行工作,“有一条更舒服的路在眼前,为什么不走呢?”
  “但是不甘心,就这么回去不甘心。”在涂娜想来,她身旁大多数的朋友渴望出去闯一下,即使现实状况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最后的退路才是回家。“只要是我自己喜欢的工作,我愿意去适应,实在不行了,找个不喜欢但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对于绝大多数“90后”来说,先“喜欢”还是先“生存”,是一道选择题。
  关键词:自信
  上来就问待遇直接活跃创新
  近几年来,人力资源经理们都越来越习惯毕业生一上来就问“你能给我多少钱?”中冶天工的人力资源官王军说,有些人甚至连简历都没给我,就问我能提供多少工资。王军回忆自己当时应聘的经历,“待遇会放到最后才提。或者说,进到企业里,付出最大努力之后,你(企业)给我多少钱?”
  夏婷却一点不掩饰对这群充满活力的“90后”的喜爱,她告诉渤海早报记者,有一次一个青年职业学院的毕业生新进入企业后,一直跟着她,看她忙碌工作、接待客户,最后开口说:“夏姐,把你那两个客户给我吧。”
  “在我们这个行业,客户资源非常重要,我很惊讶一个新人这样对我说,尤其是如此裸露直接,但我还是很欣赏,就交给他来做了。”
  夏婷说,“90后”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常给人不一样的见解。“随着整个社会时代的发展,他们受到的应该是更好的教育,再加上媒体和网络发达,他们视野非常开阔,有很多学生一入职就挑大梁参与项目,甚至利用是自己的人脉资源。”夏婷说:“关键是他们愿不愿意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因为自我感觉良好,他们迫切希望付出是马上能得到回报的。”但很多时候,他们就是等不了那两年甚至再长一点的累计期和锻炼期。夏婷感叹。
  应对90后闪辞企业转变管理
  中冶天工是国企,企业全年300~400个工程项目需要新进员工时常出差,或者往工地一线跑,王军记忆深刻的是去年招了一个综合素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毕业生,但那个男孩到工作地点看了一眼之后,扭头就走了,“因为那里是一个中小城市的郊区。”
  “90后”汹汹来潮也让招聘官们开始反思,中冶天工人力资源部部长张海平告诉渤海早报记者,“70后”、“80后”有一种潮流意识,在入职后会随大流。“70后”试着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80后”是一半一半,“90后”则是个性很强,可能没等融入就拍屁股走人了。”
  在张海平看来,“90后”一代个性张扬,他们的优点是思维活跃、多才多艺、思考问题新颖,但短板也很明显,虽然沟通能力强却缺乏沟通技巧,对工作的适应过程有些慢,对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很挑剔。这时候需要企业、学校以及社会去引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加强了解社会,让自己把根“扎下去”,“我们甚至连男女朋友的问题都要考虑啊,必要的人才我们就一起招进来,也是为了稳定。”
  根据“90后”的特点转变管理方式,甚至是采取一些另类方式,夏婷也说,“90后”喜欢那些人性化的家庭管理,比起端“领导架子”,他们更希望能和你“称兄道弟”。工作后的聚餐、聚会更有利于凝聚人心,如果出现工作厌烦情绪,可以考虑调岗调动积极性。“要特别防止传染性的辞职现象,“90后”受情绪影响很重。”
  但张海平认为,不变的是,不管是哪代人,一定是追求“个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高度糅合”,企业追有责任心的人才,但在待遇之外,企业应更加注重对新员工的培训,关怀他们的个人生活。
  关键词:独立
  一代强过一代家长应该放手
  从今年起,企业在招聘会现场遇到越来越多陪同毕业生前来应聘的父母,“有的是父母在问工作情况,小孩儿一句话不说。更过分的还有连孩子都不到现场。”这样的毕业生给企业非常不好的印象。
  根据英才网联对“90后”职场心态进行的调查显示,57%的“90后”憧憬个性化、朋友式的工作氛围,45%的“90后”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和行事风格。
  对此,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月波认为,其实从独生子女之后,不论是“80后”还是“90后”,他们在社会学校中的锻炼机会少多了,总是被照顾,缺乏社会化角色的扮演。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学习只是一个智商的问题,而进入到社会这所大学校后,更重要的是塑造职业道德,包括职场素质、团队协作、自我情绪管控。”刘月波建议,大学期间一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刘月波坦言,“90后”比“80后”要强,因为对“80后”独生子女的教育是“前无古人”的课题,而“90后”父母已经有意识地学习如何去教育独生子女。刘月波拒绝给“90后”贴上先入为主的怪标签,他说“90后”已经开始尝试关心周围的环境,而且比起前辈们在择业标准上看重雇主品牌、就业地点等,他们更看重自己是否擅长,今后是否快乐,能否更理性的生活。
  “一定是一代强过一代。”天津市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职业规划师黄郁认为,伴随着“90后”入职出现的一系列新现象,其实根源还是独生子女政策,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经济上无压力,心理上压力大,而孩子对于父母的包办可能并不领情。张海平也认为,尤其是天津的家长,更应适当地放手。
  如果说去年是“90后”入职元年,那么从今年起,新入职场的大学本科生则基本上以“90后”为主。对招聘官来说,他们已开始习惯被应聘者频频问起:“你可以给我多少钱?”这样直白的问题。这些全程被呵护长大的学子,做好了进入职场的心理准备了吗?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关键词的梳理来分析下“90后”求职就业情况。(完)
  来源:渤海早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