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54|回复: 0

凝视芦山,生命与情感更有分量

发表于 2013-4-24 09:33: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芦山,仍在争分夺秒。“黄金72小时”一点一点地过去,芦山,正在奋力赛跑,抢夺宝贵机会,寻找求生支点,与13亿中国人一起,齐心合力,勇渡难关!

面对灾难,对生命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而正是这样的渴望,不但鼓励了受灾群众,坚持下去,再坚持一阵,而且深深植入救援人员的心中,努力一把,再努力一把。面对灾难,亲情的力量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份亲情,让父母兄弟为了相互救助作出惊人的举动,还在所有本不相识的人之间迅速延续;面对灾难,紧锁的眉头除了焦虑和担忧,更承担起一份沉重的责任;面对灾难,眼泪是悲伤也是洗礼,在眼泪中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毅的神情,甚至绽放出坚强的笑容。五味杂陈的情绪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放大,也在严峻的考验和艰险的挑战中砥砺升华。

许多故事我们的语言无法完全描述。众志成城、千里驰援,亿万民众的心瞬间被灾区所牵动,这是这个民族的爱与凝聚力的一种惯性;不顾自身安危、忘我救援,武警消防官兵、医护人员、志愿者队伍,这些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的身影,又一次倾力奉献出他们的专业和敬业,以他们的责任心给灾区筑起坚实可靠的信心;“最美新娘”、“最美小女孩”,灾区人民的坚强与乐观,正在向全国人民的关心作出令人欣慰的回应:芦山挺住,雅安不哭!

许多事情我们仍然用心思考。科学的应急机制、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抗震救灾当中,过往的抗灾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社会公益组织发挥了积极而巨大的作用,筹集款物、发布信息、倡导慈善,这一股组织化、多元化的力量及时配合政府行动,让人们看到,社会的激情与意愿能够形成怎样良性高效的局面。对生命的尊重,对善心的敬意成为共识,使得地震灾害撕裂的仅仅是山石土地,却凝合了社会和谐的最大公约数。新媒体的介入,多方信息的畅通平台,使得正能量的传递更广泛、更迅速,而谣言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舆论越来越趋向理性,整个社会的成熟有序已经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石。

抗震救灾马不停蹄刻不容缓,灾后家园重建、重大疫情预防、灾民心理救治等一系列同样重要、不容忽视的工作也已经开始紧张而有序地部署启动。时间是生命,精神是能量,秩序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保障,“一切都会好起来”,不但是一句真挚的祈福,更是信心与希望。

芦山,继续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